2月23日。上午十点钟,到一楼大厅,这里正在举办“盛景中华 满园春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嘉兴书画展”开幕式。有位先生上台发言,讲得很好,大意谓:现在的文化,是大一统的,不管哪个地方的画家,画出来的作品,都是很相像的套路。我们现在更需要反映地方文化的作品,比如嘉兴这里就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自古有写意和文人画的传统,我们要继承传统,在传承中发展和创新。
开幕式结束后,一同前往图书馆大展厅观展,其“前言”中介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全面部署,指引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书画是中国最为传统又最能展现时代风貌、最为底蕴深厚却又最富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一直秉承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永恒魅力,对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凝聚人心、催人奋进,激励着全国书画家们以更加蓬勃奋进的姿态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奉献更多精品佳作。本委员会举办的书画巡展已走过30多个城市及港澳台地区,此次来到嘉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嘉兴文化价值独特,一系列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成为嘉兴独特的历史文化品牌。此次展览邀请全国书画家泼洒丹青、翰墨书香,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丹青描绘美好生活,以笔墨谱写壮丽诗篇,以书画颂扬新时代,以书画迎接春天。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展览展示艺术委员会。
作者: zheng2021
俞星伟《关于凤桥十景》
2月20日。收到嘉兴市文史研究馆寄来的《嘉兴文史》2022第4期,总第109期。其中的“文史研究”栏目中,收录有俞星伟先生的《关于凤桥十景》一文。
文中指出:清人王寿(字补楼)的《玉树堂诗稿》中有一首《由凤喈桥至新篁里路经九曲河口占》的诗。王寿生于嘉庆十年(1805),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可见至少在清嘉道年间已经有“凤喈桥”的存在,而并非始建于咸丰八年。
另外,文章还介绍了新篁诗人阙洪蜜枣的《凤桥十景诗》。这十景包括:瑶池秋月,石佛宵钟,吼桥疏雨,汉祠夕照(汉秺侯金日磾祠),凤桥晓市,石庙春耕(宋功臣石守信庙),半山霁雪(半山在市南),鹤舫甘蕉(鹤舫,章竹隐斋名,多植甘蕉花,时人争观焉),青狮野色(青狮,庵名),犉皮古木(犉皮,桥名。旁有庞居士宅)。
后又讲到当代一位独居老人吴鸿俊所吟的《凤溪八景诗》。八景为:庞场凤鸣,指南鸡唱,半山朝墩,瑶池夜月,慎思烟雨,吼桥踏雪,天竺香火,崇福晚钟。
“文史研究”的另外三篇为:陆贽忠言极谏直陈税事弊病(陆非凡);宋代嘉兴的水上信仰(张晓平);明清时期嘉兴的“乡绅文化”(徐志平)。
“三亲史料”版块,收录文章六篇。分别为:写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四十周年之际(章柏年);一张老照片被纠正始末(陈钰麒);浙江首部电影故事片的桐乡缘(王士杰);许明远其人其事(吴勤明);追忆步鑫生(章剑);容园竹刻与湖州(叶瑜荪)。
嘉高校史资料
2月17日。上午,跟嘉高优秀毕业生、同事钱晨洁一起,到嘉兴高级中学。老校长徐新泉先生接待。这次去,本来是因为嘉高新出版了《使命与奉献:嘉高教坛星光璀璨》(张益民、张照荣 主编,浙江工商大学2022年12月版)一书,老校长要赠送给我们。结果又意外收获了另外几种文献资料。老校长和蔼可亲,一并赠送给嘉图地文室,共计4种7册。感谢。
该书第一篇收录的就是老校长撰写的《嘉高教风赞》。附录了老校长的个人简介:徐新泉,嘉兴高级中学首任党总支书记、校长,曾任嘉兴市凤桥中学副校长,嘉兴市新塍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等等。
其他几种资料是:
1,《嘉高教育》,2022年第12期,总第43期。“卷首语”为《嘉高故事》,徐新泉 撰。分为三部分:嘉兴高级中学校名的由来;嘉高的LOGO;嘉高校牌背面的碑文。
第一部分中大量引用了1997至1999年在嘉兴市郊区任区长的寿剑刚《秀洲二三事》一文,其中讲到想要用“嘉兴高级中学”这个校名,去向范巴陵市长汇报。巴陵市长说:“取个好名是很重要,但高级中学一般都是一地最好的中学。你们用这名,嘉兴一中可能会有意见。”寿区长一听有点着急,说:“那我们叫嘉兴一中,嘉兴高级中学的名字让给他们,不能他一家占着两个好名吧。”据理力争并开始耍赖。巴陵市长经不住软磨硬泡,最后说道:“嘉兴一中的工作我去做,你们就叫嘉兴高级中学吧。”赶紧回去喜大普奔了。
该期杂志第37页,还收录了一篇实践成果,《“悠悠梅韵 淡淡墨香”——“寻踪梅湾街 崇贤名人志”主题研学活动设计》,小组成员周承诺、朱盈盈,指导老师潘新华、张祝平,值得借鉴学习。
2,《嘉兴市红船少年五先文化研学课程师生手册(试用)》(初中版),嘉兴市五先文化研学院 编著,2021年自印本。里面收录的七个课程为:学百年党史 建五彩嘉兴;重走一大路 探寻红船史;走进马家浜 寻觅先民迹;踏进子城园 观览古城姿;沿游大运河 追念千古情;步行梅湾街 景仰名人居;体验月河街 沐浴嘉禾风。
3,《秀洲劳模——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嘉兴市秀洲区总工会、嘉兴市秀洲区劳模办 编印,2011年4月,自印本。
其中第5页介绍了全国劳动模范徐新泉老校长:男,1955年9月出生,浙江绍兴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至今任嘉兴高级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200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获赠《申报中的海宁》(1926一1930)
2月16日。收到海宁虞坤林老师快递寄来的图书一包。是《申报中的海宁》(1926一1930),共六册。海宁市档案馆(史志研究室) 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22年11月版。
本书整理组主编:滕辉;副主编:蒋小红、张丽霞、虞坤林;点校:金晓董、蒋鑫梁、虞坤林。
“整理说明”中介绍:海宁与上海毗邻,有不少人物及组织在上海活动,在《申报》中留下了他们的踪影。2016年初,海宁市史志办组建《申报中的海宁》整理组,开始重新整理。根据海宁几个镇区的特点,分设“海宁”“硖石”“盐官”“长安”“许村”“斜桥”“袁花”等七个关键词进行搜集,至2018年初搜集工作完成,集得文字数百万字。
这些资料计划分为五辑出版。这次出版的1926年至1930年为第三辑。另外已经出版的第一辑为1872至1911年,第二辑为1912至1925年。
本辑收录的第一篇为《西湖万字草堂极乐图记》(朱应鹏),最后一篇为《免税后沪丝运湖日畅》。
拜访范笑我老师
12月20日。下午,到范老师家拜访,程金金一起过去。刚进门,就闻到一股烧纸的味道。范老师说,他正在熏艾条。据说有消毒功能。小辉提醒他要注意开窗通风,不然会产生一氧化碳,容易引起中毒。这次带去《味书轩》第34期“南湖讲坛18周年”专辑,25本。还在范老师家翻阅了今年的《十竹斋拍卖图册》(艺术品专场与古籍善本专场),见到多件拍品与嘉兴有关。如,第1301号,张廷济 著《清仪阁金石题识 清仪阁题跋》;第1327号,批校本《临证指南医案 老老恒言》两种;第1328号,一九五八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所出版《藏书纪事诗七卷》样稿本,附序文;第1334号,清海宁王国维 著《壬癸集》,日本京都圣华房木活字本,线装一册,皮纸本;第1356号,明海盐郑晓 撰《皇明四夷考》二卷,明隆庆元年(1567)郑履淳刻本,线装二册,白棉纸。
今日所见当代嘉兴资料
11月5日。周六,到馆值班。中午,高兄周伟来,带来一些嘉兴地方资料。
其中赠送嘉图的有:一,《记忆中的硖石:诸有能油画作品集》,海宁市档案馆 编,自印本。列为“走在乡间小路上之三”。诸有能,1953年生于浙江海宁,1988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退休前任海宁市科艺协会会长等职。
二,《平湖旅游》,一本自印本小册子,未注明编印年份。其中介绍了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东湖景区、莫氏庄园等景点。
另外见到高兄出示的资料有:
一,嘉善范泾织带厂技术科资料汇编(服装信息);
二,嘉善县皮革塑料公司向曹厂长订购一批皮茄克的信;
三,《嘉兴风景》明信片;
四,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纪念封(上有嘉兴1990年9月22日的邮戳);
五,海宁市邮政储蓄超二千万纪念封(谷良 设计,1992年);
六,1941年的一百元钞票(图案为海宁惠力寺与 紫微桥);
七,地方国营嘉兴被服厂徽章一枚;
八,2003年古镇西塘旅游景区门票一张;
九,《岁月静好 集邮悠悠:吴德生先生八十华诞暨集邮六十周年纪念》一册,海宁市集邮协会 编,自印本;
之后,与高兄同去一楼展览厅,观看今天上午刚刚开幕的“千年运河:情系大运河美术书法邀请展”,作品中多有三塔、落帆亭、长虹桥、文生修道院等意象。
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图文书:《南渡》
11月5日。《南渡》,田建明 著,中国摄影出版社2022年8月版。本书以历史上的“宋人南渡”为叙事线索,以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汴河)、淮扬运河段、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段沿线为主要寻访拍摄地,途经洛阳、开封、商丘、扬州、镇江、苏州、嘉兴、杭州、绍兴等城市。用文字讲述了800多年前宋人南渡,以江南的临安(今浙江杭州)为政治中心,建立南宋的过程。
作者田建明,85后,出生于河南安阳滑县,毕业于河南大学摄影系,现供职于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观看“千年运河:情系大运河美术书法邀请展”开幕式
11月5日。在嘉图观看一楼大厅举办的“千年运河:情系大运河美术书法邀请展”的开幕式。上海、浙江省政协、嘉兴、湖州等地的多位领导参加了该展览的开幕式。展览“前言”介绍: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文艺工作者,要把以大运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弘扬好、宣传好,向世界讲好大运河故事和中国故事。
盛世迎盛会,丹青献丹心。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为隆重庆祝这一重大盛会,在年初我们就适时启动了“千年运河书法、美术邀请展”这一大型文化活动,邀请运河沿线城市的文艺工作者以运河为主题,以艺术为纽带,为运河而书,为运河而画,展示大运河的生态之美、文明之美,小康之美、复兴之美,展现大运河沿线人民追求共同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展陈千年运河厚重的历史遗留和宽阔的现实容纳。
文化既是沧桑的历史,也是繁荣的现在,更是璀璨的未来,弘扬和传承好千年大运河的文化已成为沿线各地的行为取向和行动自觉。本次邀请展迅速得到了运河沿线城市广大美术,书法家们的积极响应和踊跃投稿,共展出书法和绘画作品120余件。
文章合为时而著,书画合为事而作。可以说,这些参展作品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握了时代脉搏紧扣了时代主题,聚焦了民族复兴的历史,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诠释了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当代美术、书法创作理念,讴歌了党的十八来以来大运河沿线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生动探索,抒写了千百年以来大运河的文化精神,展示了大运河千年的绰约风姿,彰显了沿河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描绘了大运河沿线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这些作品中也充分展示了每位作者用艺术的语言书写和记录了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表现出人民的信仰之美、向上之美、向善之美,奋斗之美,已融入中华民族基因血脉的千年运河化作了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其历史文化更加凸现出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正在为实现人文时空的生生不息而提供澎湃力量。
此次邀请展的举办离不开上海杨浦区、浙江省机关书画家协会、嘉兴市、湖州市、南湖区各级领导和部门大力指导与真诚关心,也离不开运河沿线城市相关部门和作者的热情响应与踊跃参与!在此一并表示真切的感谢!(2022年10月)
获赠《独上高楼:唐兰新传》一书
11月2日。《独上高楼:唐兰新传》,鲍志华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版。嘉图吕炜老师上周五(28号)转赠,捐赠证书编号为DF2022048。
作者鲍先生在“后记”中讲到了他与唐家的缘分:“我与唐兰先生侄儿唐巽年君是相交相知数十年的挚友。从20世纪70年代初,我从部队复员回嘉兴后,常在秀水兜唐家品茗聊天,消磨业余时光。”
作者鲍先生自2005年起,十多年来一直在执着地做着同一件事:为唐兰先生作传。他在2005年底写成《唐兰》一文,收进《嘉兴文杰》(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2010年,出版单行本《故宫学者唐兰传》(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10年版)。今年,出版《唐兰新传》。
作者对本书的期许为:对学人群体而言,《唐兰全集》当然是首选。但《全集》价格昂贵,不易普及,而这本《新传》可以做“培训手册”,为年轻学人入门之用。
所见宋清如、沈曾植、吴启寿资料一组
10月22日。周六,到馆值班。见海宁方林峰先生通过微信发来的资料一组。首先是《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教职员户口登记表》(1951年3月8日)。其首页显示,当时校长为吴容(安徽合肥人),副校长为陈友琴(安徽南陵人),教员有计克敏(浙江嘉善人)、杨文群(浙江临海人)、潘绍光(浙江温州人),等等。
其中一页名单中有“宋清如”,资料介绍为:女,1911年6月18日生,江苏常熟人。1949年9月起,居杭州。大学学历,文史教员。居住于杭州阿太庙巷14号。
教员中的嘉兴人还有:丰宁馨,崇德人;杨启明,海宁人。
另外,还见到方老师发来的钱萼孙(仲联)先生撰写的《海日楼诗注序》。还有《超社同人公祝缪艺风先生七十寿诗》《沈曾植之超社》,吴启寿书信一封。书信不全,仅见到第二页,其内容为:“超社诗作大概很少流传下来,辑为专书,以备现代文坛之掌故。超社名称之由来,其活动情况更少为人知,不知有谁对‘超社’有过研究?我想,您是钱仲联先生之高足,又专攻清诗,于晚清诗坛一定有所研究,有关‘超社’史料及文章,请能指示一二,是所企及。久疏音书,时为念念,能拨冗赐教言,不胜感谢!如有便来孤山我馆大楼一玩,共述乡音,尽为祈盼。即颂 教安。 乡愚吴启寿谨书,庚午年四月十八日。”可知吴启寿为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工作人员。
当天,李女士咨询《五经进士谭先生墓表》一文,收录于《曝书亭集》卷七十二“墓表”。找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近年出版的《朱彝尊全集》(沈红梅 主编),该文在第47册,443至445页。
还在网络上读到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日《文物图书清理简报第一期》中的《嘉兴、平湖两县图书、文物鉴定工作情况》,一九七二年一月十五日《文物图书清理动态简报第一期》中的《嘉兴地区文物图画鉴定工作小结》。内容只有一点点,非常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