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二十天前(9号),高贤先生带他女儿高洁楚楚一起来到地文室,捐赠《记忆中的善琏:湖笔小镇故事》二册、《南湖大桥文化》二册、《蒙溪》总第2期六册、《再演》一册等书刊。感谢。
《记忆中的善琏:湖笔小镇故事》,沈虹、徐建新 编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20年10月版。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善琏湖笔文化、桑蚕文化、孝善文化。全书分为四辑:湖笔闻录、名笔名人、含山传奇、乡村笔记。
《南湖大桥文化》创刊号,2022年第一期,南湖区大桥文化学会 主办,巢松良 主编。十六开,厚达134页。本期共收录文章82篇,足有一本书的分量。分为十个部分:关于我们,城乡往事,岁月如歌,梦萦胥山,缅怀故人,美食荟萃,春满人间, 人生百态,抗疫之歌,诗与远方。其中收录有高贤先生《窗下》《胥山诗话》两篇作品。
《南湖大桥文化》第二期,巢松良 主编。栏目略有调整,新增有“成长历程”“生活闲趣”“四季如春”“先贤轶事”等版块。其中“先贤轶事”栏目收录文章五篇:《步云有个大名人》(巢松良)、《大桥先贤:张日华授徒自给》(何志荣)、《大桥先贤姚绶》(孙志强)、《怀念大桥傅连根》(欧福泰)、《大桥先贤:徐石麒矢心报国》(何志荣)。
《蒙溪》2021年第1期,总第2期,沈虹 主编,湖州善琏镇蒙溪文学社主办。收录高老师的《鸳鸯湖感怀——为建党百年而作》诗十首。高老师说,小时候曾经在那里生活过。
《再演》,高洁楚楚 著,运河艺术团、嘉兴书画社 联合出品。这是一本漫画册,十六开,铜版彩印,薄薄一小册,仅有12页。文末落款为:“看了太多藤口树的影人”。封底标明:限量两百册,第001册。封三有作者简介,记录了高洁楚楚2019年9月入读秀水学院以来的画艺成绩与艺术经历。另外附赠一份《嘉兴日报》(2022年7月29日),第6版介绍了“驿站里的漫画展”。
本次捐赠编号为今年的 43号(高洁楚楚)与44号(高贤)。三人特意选择在“百年嘉图”展板下合影留念,高老师说:“我的祖父高可安,1960年代在嘉兴图书馆古籍部工作过。”
作者: zheng2021
吴齐正先生捐赠自著《中国十大古桥》三册
9月27日。上午,吴齐正先生来到地文室,捐赠他新出的著作《中国十大古桥》三册。吴齐正 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22年5月版。感谢。
吴齐正,江西南昌人,1940年生。高级工程师,古建筑文化学者,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石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委员,江南石桥文化研究会顾问。长期从事公路与桥梁建设和管理工作。
吴先生对各类书中提到的名桥进行重新梳理,针对建造技术、构造特点、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诸多新认知,提出了“中国十大古桥”之说。
这“十大古桥”具体是指:北京丰台卢沟桥、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河北赵县赵州桥、江苏扬州五亭桥、江苏苏州宝带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广东潮州广济桥、广西三江程阳桥、贵州福泉葛镜桥、四川甘孜泸定桥。
吴先生说,这十大古桥,其中九座他都实地考察过,只有四川甘孜泸定桥,因为实在太偏远,位于藏区大山中,交通不便,至今没能实地踏勘。
本书主要反映古桥的现状、历史沿革、基本构造、建筑特点、装饰艺术、诗词楹联、人文内涵、典故逸事等,解读它们的前世今生,力求使其具有史料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并配以59幅精美图片(彩印),图文并茂,使之成为一本科普性古桥文化读物。
吴先生该书,能够做到将古桥的历史文化与建筑构造特点两方面结合起来讲述,是本书的主要特点与长处。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先生本人勤于书法练习,日常临写小篆、隶书、楷书。本书的书名即是由吴先生本人亲自书写的小篆作品。
末代秀才詹鸣铎的《我之小史》
9月7日。到一楼外借部,借来末代秀才詹鸣铎的《我之小史》一书。今天桐乡俞先生要来地文室,专门看这部书。
图书馆一楼报刊阅览室整个区域准备装修改造,从9月8号起,原报刊区域,以及外借部的K类图书、科技类图书、综合类图书、一部分文学类图书,将被装修区域封闭起来,不再能借阅出去。
《我之小史》,詹鸣铎 著,王振忠、朱红 整理校注,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封面折页中介绍:新发现的章回体自传《我之小史》,是目前所知惟一的一部由徽商创作、反映徽州商人阶层社会生活的小说。
葛兆光先生作序:《本无畛域——从<我之小史>说到资料的解读》。王振忠先生有代前言:《我之小史》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
其中第三回为“到石门旋及嘉善,返故里先过杭州”。第98页讲到:“当日初到嘉兴府,游江一经堂墨店,该店亦湘伯所开。父亲与我上街,买得宁绸马褂一件,给我穿着,并买加香肉,用荷叶包到船中下饭。……我随父亲当日到嘉善,初及公署门外,左顾右盼,见左右二辕门,左书‘嘉猷’,右书‘善政’,其当中门楼上,则大书‘嘉善县’三字。入其内,过‘公生明’,至大堂,仰视绅耆敬送匾额,及两傍高脚牌颇多。”对嘉善县衙的布局设置,描述颇为详细。
看完该书,俞先生还到二楼参考阅览室,查阅《中国运河志》一书,邹逸麟 总主编,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2019年版。嘉图馆藏只有“人物”与“附编”两册,不全。“人物”卷还分给了运河智慧书房,总馆当天查阅不了。
获赠《嘉禾心影录》(未删改底稿)一份
8月31日。五天前,即将入读广西大学中文系的王煦凯同学来到地文室,出示他新撰写的《寻绎杉青闸》一文。王同学在暑假期间,已多次到图书馆一楼及三楼地文室查阅资料,写出文章多篇,并请小辉代为修改《嘉兴精严寺的五台山》一文。这次,他又将个人未刊作品集《嘉禾心影录》(打印稿)赠送一份给我们。感谢。
该稿共分为五部分,收录十五篇文章。前有康连华老师作的序,有作者自撰的《小引:追寻那渐行渐远的嘉禾影》。
该打印稿共25页,收录的文章具体有:
1,绪论;
2,试论嘉兴文物古迹保护现状;
3,浅谈嘉兴古城概貌(具体讲到:城门,二十四坊,七塔八寺,五湖四海,八景,罗城内现存古碑,重要史迹名街,老城区古桥,名人故居纪念馆,地名文化汇总);
4,部分史迹浅谈(嘉兴天主教堂,天官牌楼,城隍庙,宏文馆,岳王祠和血印禅寺,砖桥街尼姑庵,砖桥街民国消防所,正春和布店,子城,中和街古民居,嘉兴财政局旧址,嘉兴工人文化宫,西水驿碑,曹王庙);
5,部分史迹钩沉(城市格局之我观,附运河而生的物质遗产,瓶山秋思,杉闸风帆尽,颙望冷仙亭,明伦堂寻碑记,多角度品论月河街,了不起的世家大族,精严寺的五台山,零末杂谈,寻绎杉青闸)。
20201022周四,陪同朱悦进、范笑我两位先生寻访朱敦儒遗迹
本文摘录自听吅楼博客,原标题为:朱悦进:寻访朱敦儒放鹤洲,谈到朱夫人为钱武肃王曾孙女 (2020-10-23 08:57:53)
10月22日上午,广东朱悦进,叫出租车从南浔到嘉兴,郑闯辉陪同天河街吾彾山茶叙。朱悦进,原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浙江义乌人,五六年生。退休后,在《泮塘朱氏宗谱》发现南渡始迁祖朱敦儒,是他廿七或廿八世祖。开始了对朱敦儒《樵歌》及相关著作产生兴趣,读了邓子勉的《樵歌校注》、洪永铿的《朱敦儒集》等,对照《宗谱》中的朱敦儒(希真)传,多有疑点,拟对朱敦儒曾经住过到过的地方进行寻访,写一部有关朱敦儒的书,至少可以作为家族文化传承。朱敦儒在嘉兴居住至少十年,朱彝尊认为《樵歌》的大部分作品写于嘉兴。陆游曾来嘉兴看望朱敦儒,留下精彩描述。一个月前,朱悦进到过嘉兴,寻访放鹤洲。之后,联系上了图书馆的郑闯辉,打听嘉兴是否还有朱敦儒的后裔,是否另有《朱氏宗谱》。朱悦进说:“《宗谱》称朱希真去钱武肃王曾孙女,封太夫人。钱氏曾孙女,应该就是邓子勉《樵歌校注》写到的 ‘ 钱端回,戚里人,善写平远。朱希真每借其名自讳,曰:敦儒非善画者,皆出端回手也。”朱悦进还谈到:“《宗谱》里朱敦儒的卒年是绍兴二十四年甲戌。邓子勉《樵歌校注》称绍兴二十九年己卯,卒于秀州家中。相差五年。有学者认为《宗谱》避讳了‘秦桧强起之’。”中午,笑我相邀桐海饭店小酌,谈到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写到“送朱希真避地嘉禾,放鹤洲其园亭遗址也”;朱大可取朱希真“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词意,榜其斋为莼留馆,且作莼留馆图。之后,坐南浔徐师傅的出租车同去放鹤洲。“放鹤洲”门口合影,过鹤洲桥,沿游步道缓步行走,远眺南湖大桥,沪杭铁路和正在建造的高架观光道。高架观光道,从放鹤洲起始,洲内多有临时围墙和断头道路。朱悦进张望了门锁紧闭的“放鹤书院”;关闭了的“辰轩居”尚留有门联:“恭候世上英贤;诚待天下宾朋。”还在“铜笛仙馆”门口留影。之后,郑闯辉留在放鹤洲,称要去放鹤洲小区接收市民捐赠图书。笑我陪朱悦进去往梅湾街参观朱生豪故居。二点,就在朱生豪故居门口别过。郑闯辉带来寄到图书馆的笑我书报:一、《点滴》今年第四期,毛边本;二、《温州读书报》今年第九期;三、《桐乡通讯》今年第九期;还带来《烟雨楼》杂志今年第三期,第四期;《嘉兴历代碑刻集》。朱悦进带来 “英红九号”红、白各一听。笑我送朱悦进《嘉兴情调》。
《禾税史话》
2020年10月22日。《禾税史话》,国家税务总局嘉兴市税务局编写组 编,中国税务出版社2020年7月版。
“序”中介绍:为了充分利用嘉兴地方历史悠久、自古经济繁盛、完整经历中国历史上数次重大税收改革等优势,更好地从历朝历代的税收故事中,汲取可为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镜鉴的经验,己亥初夏,在国家税务总局嘉兴市税务局挂牌一周年之际,成立编写组,搜集、整理、笔录上起先秦,下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嘉兴税史片段,冠以《禾税史话》之名。
又及:全书围绕华夏税收演进轨迹,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纵不断时代脉络,横不缺税事要项。尽可能将史上凡嘉兴人或在嘉兴任职过之人与嘉兴税务相关的资料选编入内,超脱于呆板的史实、流连于生动的税事。
全书按照时代划分为八章,分别是: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时期,明时期,清时期,民国时期。后附有参考文献。
“后记”中列出了该书编写组成员,包括:周仕雅、陈旭峰、陆非凡、孙飞翔、郑黎辉、沈烨婷、王睿、陈建根、焉清、浦雅琴。“后记”落款时间为2020年7月5日。
陪同深圳朱跃龙先生到访放鹤洲
2021年4月22日。下午,桐乡夏春锦兄来电,告知有宋朝文人朱敦儒的后人到嘉兴,想到祖先隐居过的放鹤洲一游,询问是否可以陪同介绍。小辉应允,并将秀洲区图书新馆葛加飞来访一事提前处理完毕。不久朱绍平先生来电,介绍了他堂弟朱跃龙的情况,现居深圳云云。下午将近三点,朱先生车到图书馆后门,小辉上车,一起去往放鹤洲。车停在放鹤洲大门口的停车场。朱先生在大门口摄影,小辉为其拍照留念。一起步入小洲,先经过一座桥,桥上正好有一只大水鸟飞过。朱先生说:正巧有“放鹤”的意象。一行三人(包括司机师傅)先往北边,走到小洲北端。此地有小亭一座,并无任何文字。小辉指向水边,说:当年陆游来此地看望朱敦儒,应该就是从这里上岸的。此地可设置一组雕塑,来表现师生把酒言欢这个场景。又沿顺时针方向往南边走,一路经过铜笛仙馆,放鹤书院。门没有开,朱先生从门缝里往里面眺望,直叹可惜。到小洲南端,遥望水面,远处就是长水塘,一片静谧详和气象。再绕到西南端,有亭台一座,里面有市民在唱曲子。具体唱的什么听不出来,疑似越剧。又沿水边石板小路折返,走上新开放的跨湖天桥。此桥连通放鹤洲与东边的西南湖生态公园,被称为网红桥。跨湖的一段,两边为金黄色的栏杆。可惜也是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小辉向朱先生建议,可以在栏杆上设置版面,展示经典宋词,将此地打造成为宋词文化公园,浙北宋词之路。将近四点钟,朱先生离开放鹤洲,先将小辉送回图书馆,又前往商务局。
得见《(衢州)文林朱氏宗谱》总目录
8月24日。四天前,周六上午,朱阿姨来到地文室,说:“我是第一次来,想查一下海宁朱氏的家谱资料。”
据朱阿姨口述介绍,她小时候是住在海宁盐官镇上的,家里是五进的大宅院,有朱氏祠堂。祠堂里挂的有凤冠霞帔、朝服、古钱币(刀币、圆孔钱、方孔钱)。老宅所在的老街,名字是“南氏巷2号”。她的祖父朱惟成(1877-1926)开有“过塘行”,把货物从萧山、绍兴运至海宁,类似于现在的货运公司。她的高祖是从衢州迁到海宁的,之前在衢州也有很大的一片宅院。
这样分析一下,既然是从衢州迁到海宁的,那么跟海宁本地的朱氏可能就没有太大关系了。更应该查的,是浙江衢州的朱氏家谱。 当然,大体上,江南朱氏都是朱熹的后人。
联系衢州图书馆的戴老师,得到了大力支持,得以见到《(衢州)文林朱氏宗谱》的总目录。内容很丰富,抄录如下:
封二 紫阳宗卷,封三 文林胜景 古诗二首, 理事会成员合影;敕命一至四,总目录一至三;朱氏源流,文公先生谱序,朱氏统宗世谱叙,建阳朱氏统宗谱序,信安同宗朱氏谱引,文林朱氏宗谱序,壬辰年重修谱序,己未重修谱序,附录 戊午修谱中止己未续成序,己丑文林重修谱序,文林村重建祠堂记,壬辰年(光绪十八年·1892)建造中堂名次。
文林村继建前堂并门楼序,辛亥年重修谱序,辛未年续修紫阳宗谱序,辛未年文林朱氏谱序,辛未年续修紫阳宗谱序,丙戌年续修宗谱序,丙戌年(2006)重修宗谱序,凡例二十则,每年冬至给胙额数,文公年谱,徽州朱文公祠堂记,文公先生祠堂记,婺源朱塘晦菴亭祠堂碑,考亭书院记,紫阳书院记,县庠朱文公祠堂记,重修徽国文公朱先生祠堂记,文公通礼、家礼,《朱子家训》浅析,朱熹与衢州。
直方翁序,先哲公序,光远公小传,赤衍子记,望川太亲翁序,太亲翁朱望川先生事略,渭川公序(讳美全),朱氏轶凡公传,克训公序,松泉公序,国学生朱林高亲翁序,国学生朱君林高先生序,朱凤鸣序赞,克清翁行传,族宗克清翁序,朱君辉山公传,剑泉公序,剑泉公序,纯癦公传。
朱逢其君行传,行亨十一良模公传,圣模先生倡首重建门楼并增世谱记,亨二十良熙翁行传,良弼先生行传,道美自序,贤杰翁传,朱耀荣自传,朱利民自传,朱烈自传,朱纯斌自传,贤良自传,朱建芳自传,晓靕自序,德臣自序,学成自传,朱云自传,学熙自传,良瑾自传。
振誉公传,朱映雪夫人张荆娣传,希勉公夫人徐氏秋菊高寿记,美韶公夫人胡氏传,节孝录,赠节母吴安人序并诗,节母陈太孺人序并诗,剑泉公继配方氏宜人八旬悦诞亲友增序,朱母顾太孺人六十寿序,历次修谱(建造祠堂)捐款名录。
卷之三:行传上卷(自第一世至文林第十七世振家辈)。
卷之四:行传下卷(自文林第十八世纯字辈至第二十四世敬字辈)。
卷之五:世系图。
卷之六:暝蛉派系图(附卷之五后)。
海宁朱阿姨寻根问祖
8月20日。上午,傅先生到地文室,查阅《再续檇李诗系》,又名《鹦湖诗识》,在《檇李诗文合集》第61册。后附有《鹦湖词识》。不久,朱阿姨也到地文室,说:“我还是第一次来,想查一下朱氏的家谱资料。”据朱阿姨口述介绍,她小时候是住在盐官镇上的,家里是五进的大宅院,有朱氏祠堂。祠堂里挂的有凤冠霞帔、朝服、古钱币(刀币、圆孔钱、方孔钱)。老宅所在的老街,名字是“南氏巷2号”。
她的祖父朱惟成(1877-1926)开有“过塘行”,把货物从萧山、绍兴运至海宁,类似于现在的货运公司。她的高祖是从衢州迁到海宁的,之前在衢州也有很大的一片宅院。不过既然是从衢州迁到海宁的,那么跟海宁本地的朱氏应该是没有关系的。更应该查的,是浙江衢州的朱氏家谱。
另有一部家谱,讲到了“朱元明”,没准就是朱阿姨这一支的祖上。该谱的著录信息为:《朱氏族谱十二卷(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修于民国9年(1920)。始迁祖胜祖(原名升远),元末自江西乐平迁居湖北麻城麻溪河。子元亮、元善、元海、元忠、元贞、元明分启六房。卷一谱序、族议、规约、凡例 、世派、祀田、祀先仪节,卷二祠记、墓志、传,卷三私祖祀田,卷四至五世系图,卷六至十二世系派表。书名据版心、书名页、目录题。石印本12册。收藏在上海图书馆。
【汾阳郭氏谱】
2021年2月2日。【汾阳郭氏谱(完)】仿古线装,2020年当代重制版。卷目有:原谱,录旧谱序九首,宋仙游碧溪谱序,元莆田魏塘谱序,元龙溪官埭谱序,明正德壬申重修谱序,明嘉靖甲申重修谱序,明嘉靖戊子重修谱序,明嘉靖戊午重修谱序,原世,附录长乐庙碑魏塘祠记凡三首,梁开平四年王想重刻长乐汾阳庙碑铭,元至大旌表郭氏世美堂记,世系便览,第宅纪,坟茔纪,祠堂纪,祭产纪,附祭产合同,元房纪,贞房纪,仕籍考,行谊考。始祖信息:长子赟拆泉之高桂坊,次子质居本邑碧溪,号钱龙公,碧溪始祖也。谱系渊源:郭之谱,始汾阳,自光州入闽也,在仙游有碧溪谱,在莆田有魏塘谱。入漳之祖,曰贻厥,四传,孙曰藏仁。自魏塘迄官岱,别为一谱,藏之名山,皆宋元时谱也。该谱为观书堂数据库商赠送。有“浅草文库”“观书堂”等印章。2020年12月8日入藏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