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赠《记忆嘉兴(再续):杜镜宣摄影作品》24册

7月27日。上午,经过提前电话联系,并预约图书馆业务用车,来到月河历史文化街区北面杜镜宣先生的工作室。杜先生赠送他新出版的《记忆嘉兴(再续)》一书,共一箱24册。杜镜宣 著,中国摄影出版社2021年12月版。捐赠证书编号为DF2022032,致谢。

该书的装帧设计与前面两部保持一致。封面题签为武亮靓,装帧设计为钱晓东。封面印有:“一位老摄影家镜头下的城市变迁人世沧桑”。

全书分为五章,分别为:中山路蝶变1964-2012;老街巷拾遗;往事留印痕(人文/风光);古运河遗韵;空中瞰禾城。附录有“来自省、市的鼓励”一篇。

杜老师在“自序”中介绍:“我的摄影作品集《记忆嘉兴》及其《续集》,先后于2012年12月和2016年10月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为了延续它们的生命,我把整理好的1230张老底片及相关历史资料捐赠给了嘉兴市档案馆。档案馆把我列入‘嘉兴名人录’,方便按号查阅。本以为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也算圆满,不料在兜底整理旧档时,我发现还有百余幅老照片漏编了。……思考多年,决定再续前篇,致臻完璧。”

另外,杜老师还在“编后”中说:“《记忆嘉兴》再续,是我的最后一本摄影作品集。和前两本一样,内容时间跨度四五十年。在这本作品集中,关于中山路的照片截止于2012年,之后的巨变,自有时贤续写。关于老街巷和过往旧事,虽属零星片段,但也是历史留痕,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一个老故事。关于古运河遗韵,嘉兴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我常年活动于运河两侧,拍摄了不少与运河相关的照片,择其韵者选刊。关于空中瞰禾城的图片,是我和杜星父子两代人于1985年至2012年近三十年间俯瞰嘉禾大地、见证美丽蜕变的接续努力。”

书的最后还有一句“附言”,值得注意。杜老师说:“近年一些单位、网站、部分饭店使用我的老照片,不通知,也不署名。实为侵权!希望共同遵守国家版权法。有需要者尽可和我联系。千万别做盗版之事!谢谢。”在此,我们也一起呼吁,请大家尊重知识产权,提高版权保护意识!

另外,当天还去了嘉兴美术馆(瓶山老馆)、方大文老师家里,获赠了一些嘉兴地方文献。以后择机另文介绍。

读雪克《湖山感旧录》

7月15日。查询1957年一位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名字。相关信息如下 :女性,曾经在苏联生活过,是建党初期的老党员。1957年前后担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她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坚守信念、反思历史的革命一生,令人敬仰。2012年出版了这位女性副部长的传记。相关信息来源于:雪克《迟到的怀念——关于焦梦晓书记的片段回忆》,见于《湖山感旧录》,中华书局2021年版。

经过多次检索,后又咨询申屠兄:“会不会是这位?  1950年8月,陈修良被调任上海市委基层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从此就离开了南京。1955年2月,又被调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代理部长。1998年11月6日凌晨,陈修良溘然长逝,享年91岁。”

答复:“应该是她。我因为研究沙文汉而对陈有些了解。她是曾任我省宣传部副部长。是创党初期的老党员,江总书记称呼她老大姐。雪克是陆蓓容的外公。”

广州朱悦进先生寄赠《朱敦儒词赏鉴》一书

7月14日。收到广州朱悦进先生寄赠的《朱敦儒词赏鉴》一书。朱悦进 评注,作家出版社2022年6月版。感谢。
朱悦进,祖籍浙江义乌,朱敦儒后裔。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曾任《粤港信息日报》副总编辑。从事新闻工作近四十年,笔耕不辍,发表众多新闻、时评、散文等作品,曾获广东省新闻奖、全国晚报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等奖项。近年致力于朱敦儒词章的研究与诠释。
2020年10月22日,小辉曾陪同朱悦进先生,到访听吅楼,同至放鹤洲,寻访其祖朱敦儒的遗迹。故结下此缘。
此外,2021年4月22日,小辉还陪同过另一位朱敦儒后人朱跃龙先生寻访放鹤洲遗迹。朱绍平先生在本书《春天邀约(代序)》一文中也有讲到,摘录如下:
“谷雨后两日,我收到同是朱敦儒后裔、义乌《泮塘朱氏宗谱》同为‘耀’字辈的浙大老同学朱跃龙君的留言,他说今天刚好在嘉兴,下午想去放鹤洲看看,让我找一位知情的熟人给他作向导。因为笑我君正在住院康复中,我只得通过春锦君联络,他推荐了郑闯辉君。晚上,我就收到春锦君发来的照片,正是跃龙君与闯辉君在南湖放鹤洲门口的合影。看着照片上青春的身影,我不禁生出几分慷慨:天下无巧不成书,因为有了嘉兴笑我君、春锦君和闯辉君的热情牵线,才让我们几位素不相识的朱敦儒后裔,走到了一起,接着又有悦进先生新作的问世。这大概就是文化的向心力、血脉的潜动力,也可算是文化层面的春天邀约了。先祖若九泉有知,一定会深感欣慰的。”
书中另一篇序言,为朱悦进先生自己撰写的《朱敦儒及<樵歌>的词史地位》。
附录有六,分别为:朱敦儒诗十二首,朱敦儒佚文选,宋史·朱敦儒传,浙江义乌《泮塘朱氏宗谱》介绍,朱敦儒家世及年谱梗概,词俊亦曾访我家(李海波)。
最后有《几点说明》一文,共四点,分别为:关于朱敦儒词集版本及传播,关于本书定位及依据,关于朱敦儒生卒年,关于朱敦儒之妻及后人。
朱悦进先生在《后记》中回顾了他对朱敦儒的认识过程和本书的评注过程。结尾处说:“现今,图书市场上已很难买到一手的朱敦儒词集,多年前出版的《樵歌校注》等图书也被炒到非常高的价位,影响到喜爱朱敦儒作品的读者购买和阅读。《朱敦儒词赏鉴》的出版可谓生逢其时,愿它能为更多人认识和理解朱敦儒词章有所帮助,提供另一种视角与切入点。”

单士厘与《归潜记》

7月13日。下午,虞先生来电话,问:“是否能查到《归泉记》一书?也可能叫《归泉录》,是一本日记,刻于1909年,宣统年间。跟单士厘有关,是一位女士写的,可能假托了她丈夫的名义出版。《贩书偶记》中有提到。孔网是否有售?”查询之后答复:“能查到的目录系统里,都没有收录这部书。孔网上也没有售卖。”
14日。早上又复查,检索单士厘,有《钱单士厘与归潜记》一文,这才知道昨天在电话中听错了。再次检索,发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正式出版过。有电子书。孔网上也有售。1909年的刻本,假托为单士厘的丈夫钱恂出版。除国图、首图外,附近上海图书馆、嘉兴图书馆、绍兴图书馆等处也有藏。

7月12日日志

7月12日。上午,邵老师来,到古籍部调阅张燕昌著《金石契》、阮元著《揅经室集》、朱葵之著《妙吉祥室诗钞》。还有一部《两浙金石志》,没有来得及查阅,等下次再说。并与古籍部签署书影使用协议。邵老师说,找书影的任务已完成大半。
中午,修一来,询问《印人传合集》(浙江人美出版社,2014)一书。查询目录系统,显示在二楼参考阅览室。然而到现场一看,书架上并没有该书,附近几个书架也没有。询问门口值班的工作人员,亦回答不出,只说有可能是在展示架上。将该书发给陆艳芳。不久,回复说:《印人传合集》已经找到了,在靠墙的展示架上。到时请工作人员帮忙取一下,展架很高,不好拿下来。
下午 ,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王老师路过地文室。她说,预计月底能开馆,本来想在七一前开馆,没能赶上,现在正在到处借展。

奕敏编著《奕氏探源》

7月6日。收到奕敏寄赠的《奕氏探源》一册。奕敏编著,世德堂2022年2月自印本。感谢。

根据本书介绍:奕氏祖先在江西省抚州府,第七世迁徙至浙江省绍兴府昌安门外王公浦奕家溇。有奕、马、杨、章四姓建造当地境内土地庙一座,后又造一个奕氏老祖先老堂,所有祭祀上坟祭扫,四节期辰寿事情都在世德堂前。四时八节祭请各房挨次轮值,各房再到老老堂前祭请散胙叙会。

本书的章节结构为:一,姓氏起源;二,相关考证;三,家族史料:世系总表(第一世至第十五世),奕氏历代生讳时辰簿,余姚泗门《奕氏族谱》(节选),慈溪庵东奕源照《饮水思源》,上虞三汇奕茂璋口述史,海盐通元五九公支系简史,台湾世系;四,奕氏人物;五,硃卷赏析。

“序一”中讲到:南湖区凤桥镇有我们的老亲,南湖区余新镇有很多奕姓人家。以前的余新受“红毛”迫害很严重,死伤众多,人口锐减,到处都是衣冠冢和荒地,奕家人及一起的绍兴老乡背井离乡,只能选择这些当地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开垦新的生活。

“序二”中,作者列出来自己的考证结果:1,奕氏族人由江西(抚州)迁徙至绍兴孙端镇王公浦村;2,三十一世起的字辈为:秉(炳)行春(椿)福纪;3,堂号世德堂;4,奕载当为南宋人;5,我族奕姓乃避祸改姓而来,得姓史在唐宋两朝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