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本觉寺三过堂遗址

5月7日。上午,8:40出发,去新塍镇陡门村,寻访本觉寺、三过堂遗址。跟着高德地图导航,到陡门村。原本是村委会的地方,现在成了一家“浙农嘉兴农事服务中心”。

停车在附近,下车步行。先往运河边走去,一路上都是麦田,小麦快要成熟收割了。麦田边,有一位正在种花劳作的大哥,向他打听附近的情况。他说,陡门镇在大通桥的西边,听说过万寿山,但没听说过本觉寺。给我们指出了大概的位置。我们绕过小麦田,从一家水上加油站的围墙边,可以走到运河边上。河里面,货船来来往往,很有热闹,平均一两分钟总有一艘货船经过。

绕过加油站的围墙,能进入到船只靠岸加油的码头。有位加油站的员工走出来,我们向他打听附近的情况。他说这个加油站在九十年代就已经有了,给过路的货船加油。至于其他的历史文化遗迹,他就不知道了。

从水上加油站出来,往万寿山方向去。路过一片大棚区,看不出来里面种的是什么。有一家农业公司,有两个老板模样的人,我们上前攀谈,询问当地的情况。老板说,这里旁边是粮站,就是把原来的庙拆掉以后,造的粮站。

我们再往粮站方向去,能看到粮站的旁边(东面),有一处高土堆,上面种满了树。根据描述的情况,这里很可能就是本觉寺的原址所在地。

穿过树丛,再往前,能看出有一条林间小径。走到一处三岔河口,弯过去是一处水闸,名为“毛家板桥港南闸站”。本来有绿色铁丝网围着,被人剪开了,有一扇门大小。我们走进去,另外一边,是运河绿道的起点(或终点)。有两只黑狗,冲我们狂吠,于是原路返回,不再往前探索。

折回到河这边之后,再往前,沿着几乎被油菜淹没的小路,路过一个垃圾堆,又转到原来的大棚区域。这边的大棚,里面是空的。再之前,就是走过的路了。沿原路,返回到“农事服务中心”。

坐上车,张师傅带我们去往大通桥,那里是原来是陡门镇所在地。能看出是一条古街,但街两边已经拆迁得差不多了。有一处河埠头,看起来还挺古老。我们走到河埠头,薛路遇到一位大娘,是本地土著。大娘说,本觉寺本来还有一个小和尚,去年(2024年)过世了。她的丈夫对当地文化比较熟悉,可以再问问他。大娘带我们到她家里,丈夫不在。

我们出来,沿着老街再往前走,是一家茧站。立着“陡门茧站”的文保碑。再往前,就是一处正在拆迁的房屋。

返回时,大娘的丈夫已经回来了。经过了解,他的名字叫“朱馀庆”,是一位乡村医生。除此之外,他还搞民间文艺,家里面的墙上,挂着二胡、三弦、笛子。据朱先生说,他是跟胡天如学评弹的。还跟岳石尘学过画,张振维老馆长也多次来过他家。问他为何不专职做文艺工作,他说,本来是有机会做乡镇文化站站长的,但是当时当乡村医生,一个月有60多元工资,如果去文化站,只有40多元工资,所以没有去。后来还有当老师的机会,因为觉得自己水平不够,没有去,推荐了一位大学毕业生去了。自己后来当医生,有个入编的机会,却因为自己年龄超过了两岁,也不能够再入编。所以现在只有600多元的退休工资。

朱先生还拿出他的老照片集给我们看,有一张他和本觉寺小和尚的合影。另外,还展示了他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和奖状。

11:30,告别朱先生,在他家门口合影留念。之后返回图书馆,约12:05回到馆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