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周一。《京杭大运河桐乡段古桥》明信片,一套12张,中国·桐乡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桐乡市运河文化集邮研究会 出版发行,吴荣荣撰文,鲍复兴题字,李群力编辑,颜剑明校对,李氏视觉装帧设计,博雅彩印制版印刷。封底介绍说:“运河贯穿桐乡境内43.87公里,有桥梁18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运河拓宽、改道、疏浚,绝大部分已被拆除,改建成钢筋桥梁,现保存完好的只有司马高桥。”
12张古桥照片分别是:
1.望仙高桥:位于大麻镇北,明成化三年(1467)里人沈本源捐修。1994年拆除。史志记载“地有麻姑仙迹”,因而得名。为单孔石拱桥。李渭钫摄于1989年。
2.松老高桥:松老高桥,位于原永秀乡永平村与上市乡东安村交界处,始建于宋代。90年代运河拓宽拆除。为单孔石拱桥。相传建桥前有老人于此撑船摆渡五十年,“所得渡值,铢积寸累”,建成此桥。后来老人化为松树,桥因而得名。私人收藏。
3.大通新桥:(大德新桥)位于原上市乡新桥村大白坟自然村,明宣德年间建,为单孔大型石拱桥。桥洞两边有石雕对联:虹梁跨塘北,重题柱石仿彭河;归路出城南,百里水程窥省会。1992年因桥坍损拆除。李渭钫摄于1978年。
4.南三里桥:又名包角堰桥,位于崇福镇东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建,后又经明清四次重建、重修,1970年拆除。汤闻飞摄于1970年。
5.司马高桥:又名南高桥,位于崇福镇东南,明洪武年间建,为单孔大型石拱桥,两侧跨步各27级,桥顶平台立有小石柱,柱端立有小石狮,桥洞两侧有石雕对联。李群力摄于2005年。
6.青阳桥:位于崇福镇东门青阳门外的运河古道上,清顺治初年建,乾隆五十七年(1792)、光绪二年(1876)两次重建,1982年拆除。私人收藏。
7.万岁桥:俗称南桥,位于崇福镇南,唐代大将尉迟敬德建,宋嘉定十四年(1221)、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同治九年(1870)重建、重修,1970年拆除。私人收藏。
8.北三里桥:又名拱宸桥,位于原芝村乡上莫村杨家坝自然村与虎啸乡李家坝陆家角自然村的交界处,明天顺六年(1462)建。为单孔大型石拱桥,后经多次改建、重建。1981年改建。李渭钫摄于1978年。
9.南高桥:古名通济桥,位于石门镇南,明嘉靖二年(1523)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最后一次重建,为单孔大型石拱桥。桥栏两边各有石狮八只。桥柱刻有对联:望一点含山西峙,遥看塔影小于针;接三条诸水南来,曲抱溪流清似玉。1972年拆除。汤闻飞摄于1970年。
10.东高桥:位于石门镇东,明成化十二年(1476)建,为单孔大型石拱桥,南坡石阶36级,北坡石阶34级。桥石柱上镌刻有对联:接苕水自天目西来,迳玉溪入苏境东折。后屡经重建、重修,清同治十年(1871)最后一次重建。1972年拆除。汤闻飞摄于1970年。
11.青云桥:俗名姐妹双桥西桥,位于原城南乡新安村,始建年代待考。太平天国战争后,嘉兴知府许瑶光请帑重建,并题桥联,1976年拆除。李渭钫摄于1976年。
12.便民桥:俗称姐妹双桥东桥,位于原炉头镇皂林村,明正统初年建木桥,天顺时改石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拆除。李渭钫摄于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