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本觉寺三过堂遗址

5月7日。上午,8:40出发,去新塍镇陡门村,寻访本觉寺、三过堂遗址。跟着高德地图导航,到陡门村。原本是村委会的地方,现在成了一家“浙农嘉兴农事服务中心”。

停车在附近,下车步行。先往运河边走去,一路上都是麦田,小麦快要成熟收割了。麦田边,有一位正在种花劳作的大哥,向他打听附近的情况。他说,陡门镇在大通桥的西边,听说过万寿山,但没听说过本觉寺。给我们指出了大概的位置。我们绕过小麦田,从一家水上加油站的围墙边,可以走到运河边上。河里面,货船来来往往,很有热闹,平均一两分钟总有一艘货船经过。

绕过加油站的围墙,能进入到船只靠岸加油的码头。有位加油站的员工走出来,我们向他打听附近的情况。他说这个加油站在九十年代就已经有了,给过路的货船加油。至于其他的历史文化遗迹,他就不知道了。

从水上加油站出来,往万寿山方向去。路过一片大棚区,看不出来里面种的是什么。有一家农业公司,有两个老板模样的人,我们上前攀谈,询问当地的情况。老板说,这里旁边是粮站,就是把原来的庙拆掉以后,造的粮站。

我们再往粮站方向去,能看到粮站的旁边(东面),有一处高土堆,上面种满了树。根据描述的情况,这里很可能就是本觉寺的原址所在地。

穿过树丛,再往前,能看出有一条林间小径。走到一处三岔河口,弯过去是一处水闸,名为“毛家板桥港南闸站”。本来有绿色铁丝网围着,被人剪开了,有一扇门大小。我们走进去,另外一边,是运河绿道的起点(或终点)。有两只黑狗,冲我们狂吠,于是原路返回,不再往前探索。

折回到河这边之后,再往前,沿着几乎被油菜淹没的小路,路过一个垃圾堆,又转到原来的大棚区域。这边的大棚,里面是空的。再之前,就是走过的路了。沿原路,返回到“农事服务中心”。

坐上车,张师傅带我们去往大通桥,那里是原来是陡门镇所在地。能看出是一条古街,但街两边已经拆迁得差不多了。有一处河埠头,看起来还挺古老。我们走到河埠头,薛路遇到一位大娘,是本地土著。大娘说,本觉寺本来还有一个小和尚,去年(2024年)过世了。她的丈夫对当地文化比较熟悉,可以再问问他。大娘带我们到她家里,丈夫不在。

我们出来,沿着老街再往前走,是一家茧站。立着“陡门茧站”的文保碑。再往前,就是一处正在拆迁的房屋。

返回时,大娘的丈夫已经回来了。经过了解,他的名字叫“朱馀庆”,是一位乡村医生。除此之外,他还搞民间文艺,家里面的墙上,挂着二胡、三弦、笛子。据朱先生说,他是跟胡天如学评弹的。还跟岳石尘学过画,张振维老馆长也多次来过他家。问他为何不专职做文艺工作,他说,本来是有机会做乡镇文化站站长的,但是当时当乡村医生,一个月有60多元工资,如果去文化站,只有40多元工资,所以没有去。后来还有当老师的机会,因为觉得自己水平不够,没有去,推荐了一位大学毕业生去了。自己后来当医生,有个入编的机会,却因为自己年龄超过了两岁,也不能够再入编。所以现在只有600多元的退休工资。

朱先生还拿出他的老照片集给我们看,有一张他和本觉寺小和尚的合影。另外,还展示了他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和奖状。

11:30,告别朱先生,在他家门口合影留念。之后返回图书馆,约12:05回到馆里。

《嘉兴文史》2024年第4期目录

《嘉兴文史》2024年第4期目录:

沈钧儒与人民政协制度的创建(李红梅、闪佳雯);沈钧儒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初探(张冠生);“两个结合”视域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生逻辑与价值意蕴——以沈钧儒参与协商建国的历史过程为考察视角(朱菲菲);七君子事件未刊档案考析——以台北“国史馆”沈钧儒相关文献为中心(冯杰);沈钧儒与一`二八淞沪抗战——兼论沈钧儒抗战思想的演变(邓一帆);沈钧儒司法思想探析(蒋铁初);从沈钧儒家书看沈钧儒的家庭教育(胥玲英、何俊山);沈钧儒张元济交谊拾零(张人凤);

还有:风雨同舟路 肝胆相照情——记祖父沈钧儒与中国共产党的友谊(沈宪);与祖父沈钧儒在一起的日子(沈松);照片里的鲜活记忆(范苏苏);一幅条幅 影响一生(沈人德)。

以及:【嘉禾笔谭】我画南湖和红船(凌大纶);从嘉兴的吃说起(王洪涛);玉米(王爱能)。以及【大事汇录】2024年嘉兴市政协文化文史大事记。

《嘉兴图书馆工作》1993年第1、2期

4月11日。《嘉兴图书馆工作》1993年第1期,总第10期。1993年4月编印。目次有:一、图书馆必须服务和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浙江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第二次协作会议纪要;二、兴办第三产业、增强图书馆自身活力;三、书评:小谈馆藏工具书总目;四、县图书馆在藏书补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五、搞好图书馆的绿化工作,创造一个优美读书环境;六、简讯四则。

《嘉兴图书馆工作》1993年第2期,总第11期。1993年10月编印。目次有:一、嘉兴市图书馆学会召开一届五次理事会;二、嘉兴市公共图书馆93年服务宣传周活动综述;三、新形势下迈大步;四、嘉兴市图书馆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讲故事比赛”;五、开展课外阅读之我见;六、一次生动的学会活动;七、简讯。

一方读书会活动及陆钓雪、周琦翻译《灵魂与自由意志》

一方读书会活动及陆钓雪、周琦翻译《灵魂与自由意志》
1月26日。下午两点至五点,一方读书会在嘉图地文室举办,本次读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第三部。所用版本为三联书店2007年或2019年版。共有12人参加现场活动。
开场时,陆钓雪说,今年(2024)是一方读书会举办十周年。带了一些书,分送给在场参加活动的朋友。
送给小辉的是一册翻译著作。《灵魂与自由意志》,(意)彭波那齐、瓦拉、费奇诺 著,陆浩斌、周琦 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版。书封折页中介绍:陆浩斌,山东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比萨高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兴趣为莎士比亚、经典阐释与现代批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政治哲学与思想史、跨学科研究等。译有《文学事件》《莎士比亚的意义》(合译)等。
此前,一方读书会在嘉图举办过四场活动。分别阅读《古诗十九首》《文心雕龙》《爱弥儿》《巴黎评论》。两部中国名著,两部西方经典。在2020年1月14日,曾经有过活动计划,要在当年的2月8日、9日在嘉图读《管锥编》。不料因为月底新冠疫情肆虐,活动延期。直到四年后的今天,才又重新举办。
本次读书会,从“一九 全汉文卷二二”开始读。该篇主要探讨司马相如《美人赋》。第二十篇,全汉文卷二三,从董仲舒《士不遇赋》开篇,主要探讨“圆”与“方”的关系。第二一篇,全汉文卷二四,从董仲舒《山川颂》开篇,讲解“道法自然”“德法自然”等概念。所读从1460页开始,到1487页,共计27页。
1月27日下午,将举办钱钟书《管锥编》的第二场共读活动。地点仍在嘉图地文室。

《鸳湖水汤汤》与《嘉兴人文地图》

《鸳湖水汤汤》与《嘉兴人文地图》
1月12日。上午,先到来根友先生家中,获赠《鸳湖水汤汤》诗集五箱210册。又到梅湾街东区的嘉兴市文史研究馆,拜访孙馆长。获赠他们新出的《嘉兴人文地图》一种20册,嘉兴市文史研究馆 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年9月版。感谢两位。

《鸳湖水汤汤:洱海诗词选》,是来根友先生的个人诗词选集,嘉兴吴越电子音像2022年版。徐中秋在《序二》中介绍:“根友兄的经历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经历。辍学、支农、返城、下岗(内退)……无一幸免。生活甜酸苦辣,酿成了他感人的《知青吟》(组诗)、《下乡》(14首)、《找工》(7首)。下岗后的境况,窘迫与无奈,使他不得不去做与年龄不相称的《创业:宾馆、茶楼》。”“地方特色是诗人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根友笔下有着一幅幅江南水乡的风景画和风俗画,令人目不暇接。《非物质文化遗产咏》(组诗)、《地方风物咏》(组诗)便是。”

《嘉兴人文地图》,分为“文化遗存”“历史名人”“风景名胜”“街巷道路”“传统商号”“名菜名点”六个部分,之后还附录有:嘉兴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嘉兴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嘉兴市(市、区)文物保护点名录,嘉兴市(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在本书“后记”中介绍:为全面展示嘉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保护、传承嘉兴灿烂绚丽的文化遗产,嘉兴市政协、嘉兴市文史研究馆组织编写了这部《嘉兴人文地图》。本书以嘉兴市本级为地域范围,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上,提炼出268个有代表性的人文要素,分为六个篇章,以精要的文字加以介绍,图文并茂,简明易读。同时,将这两百多个人文要素标注在相应的城市地图上,以生动直观地展现文明演进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历史文脉。
担任本书编撰工作的有沈蕾(文化遗存篇)、杨自强(文化名人篇)、于能(风景名胜篇)、董雄(文化街巷、老字号、名菜名点篇),全书由杨自强先生统稿。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大众阅读。

嘉兴过年习俗(元旦)

12月28日。上午,丁老师来,带来她整理注释的《古禾杂识》(原文标点+白话译文版)书稿。她说,《古禾杂识》是有关嘉兴民俗与风物的重要著作,值得花大力气研究与推广。今天带来的是卷一和卷二部分。
正好是年末,小辉重点看了其中有关过年习俗的部分,将其中有问题的部分标出来。又将丁老师推荐给FM922电台的陈老师,正好可以录制一个有关嘉兴过年习俗的节目。
以下为文献记载的嘉兴过年习俗,见于《古禾杂识》(清 项映微 著,范笑我 点校,文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一至二页。今先整理出“元旦”部分:
元旦黎明,即闻接然爆竹声,谓之开门炮仗。先礼佛像、家庙,次拜尊长,食团圆饵、长寿面。男女多持斋者。俗谓是日不可食汤饭,食之,一年出门逢雨。
寿案:禾俗崇信鬼神,每逢元旦天晴,男女各处烧香,填塞街巷,城隍庙为最闹。又是日禁扫地、禁用钱。
受福案:元旦斋佛扫地,恐扬尘触佛怒也。初三亦禁扫地,不知何故。
元日贺客,所行之路,必看喜神方位。人家置簿于门,开头先撰一虚名,取吉祥语,如毕登科、贺春元、富有馀、包发财之类,拜者续书其下,一日可数十家,主人未之知也。相逢于道,则一拱而已。初五日后,方收簿不设。
寿案:门簿近亦虚设矣,盖惟尊长则登堂拜节,其馀此来彼往,均令仆人分投名刺,用梅红小纸,俗谓京片是也。又俗于年头博戏,曰年兴,官不之禁。然此风盛极,竟有从此败家者,可不戒哉?
受福案:同光来,绅士家常时止开边门,有事则开大门,新年或开三日或五日。尚有设笔砚门簿者,客到门自登于簿,过此数日收去。
又案:贺年客来,必献漆合子,储果品侑茶。或佐以粉团、枣子糕、莲元汤,皆取吉利意也。

参加浙江省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早上8:35从馆里出发,和古籍部沈主任一起,一个半小时后到达杭州国家版本馆,参加浙江省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曹海花老师在门口,正好把我们接进去。直接去主书房,负一楼的国际报告厅,开会地点就在这里。
坐下之后,离11:00开始会议还有半小时的时间,于是我和沈主任一起,乘坐电梯到一楼,先参观在这主书房办的“版印江南:中国版画版刻版本大展”。
一楼主要展示版画,二楼主要展示“文澜阁藏书文化”。据介绍:本次展览紧扣“版”的主题,突出“版画、版刻、版本”主线,共分雕文织彩、新桃旧符、兰台天禄、枣黄梨白、古韵薪传五个单元。以明清以来的彩印与版画、雕版与古籍为展示重点,集中提炼展示江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当代价值,展现版画的艺术美感、版刻的文化底蕴、版本的独特魅力。
上午的会议主要是领导致辞,并无太多可讲。
中午在版本馆的一楼食堂吃盒饭。饭后,还有一小时的时间,于是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的李开升老师、杭州图书馆的彭喜双老师、金新秀老师等人一起,参观主展厅。
这里举办的是常设展览:“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据介绍:该展是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基本陈列,分为“版本源流”“版本内涵”“版本技艺”“版本审美”“生活中的版本”五个单元,汇聚展出1000多件展品,包括青铜、陶瓷等文物,宋元明清等古籍版本以及粮票、邮票等生活版本。
下午一点钟,会议开始。以比较快的流程,审议《浙江省古典文献研究会章程》(草案),通过大会选举办法,介绍理事候选人,用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举新一届理事会。
与会人员在现场座位上面合影留念。茶歇。
一点半再次开始会议。宣读选举结果,藏书家、浙江奥特莱斯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亮先生当选会长,浙江文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杨绍斌等三人当选副会长,浙江图书馆干部、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陈丰松先生当选秘书长。
绍兴文史馆冯建荣馆长现场致贺辞,并向大家介绍了正在进行中的《绍兴大典》项目。
下午两点半结束会议。再一个半小时之后回到嘉图。

忠烈堂陆氏宗谱

6月2日。上午,收到无锡陆文鹏先生通过快递寄来的《忠烈堂陆氏宗谱》。陆文鹏 主修,2022年(壬寅)续修。分为上、下两函,每函十册。除此之外,还赠送了一部重新制作的《盐城陆氏宗谱》,一函八册,光绪甲午年(1895)编制。感谢。
忠烈堂陆氏奉南宋陆秀夫(1238-1279)为第二始祖,称为忠烈公。1279年,崖山海战,左丞相陆秀夫背负年幼的南宋皇帝投海自尽,南宋灭亡。当时陆秀夫年仅42岁。本谱奉陆秀夫的父亲陆大荣与叔叔陆大恩为第一始祖(并列)。而且,陆秀夫还是唐代宰相嘉兴陆贽的第十五代嫡孙。因为这层关系,陆文鹏先生特意联系到嘉兴图书馆,专门赠送一老一新两部陆氏家谱。
陆文鹏等人在“前言”中讲述了修谱背后的故事: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陆含夫(陆大恩儿子、陆秀夫的嫡堂弟)的第十世孙陆蛟和陆应袍兄弟两人,因秀夫公嫡血音讯全无,误以为秀夫公香火已断,才以代位继承人的身份向朝廷为陆秀夫申请“忠烈”谥号。朝廷反复调查后,认可代位继承条件成立,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予以批复。此过程中秀夫公的嫡血后裔无人现身参与和提出异议。
南宋灭亡后,隐姓埋名、伏迹在潮汕地区的秀夫公的嫡血陆繇和子海、浩、道的诸多后代,始终处于失踪失联状态。直到陆秀夫“忠烈”谥号被朝廷公示后,其嫡血才逐渐显现。但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始终无法直接与朝廷和生活在盐淮地区的含夫后代取得有效的联系。
因此,前五次创、续修谱,秀夫嫡血支系的后裔谱位一直空缺保留。至光绪二十年(1894)也未能等候到秀夫公嫡血后裔出现来共享“忠烈”殊荣。
2022年续谱,盐淮与潮汕地区的忠烈兄弟后裔终于取得了有效联系,双方对历史文献反复论证后,秀夫公的嫡血后裔首次以主人和主角身份正式编进忠烈堂总谱,使得忠烈堂第六版谱圆满落幕。
本谱篇幅庞大,共分为20卷。卷一为:忠烈公“光前裕后”手迹;前言;钱文忠、朱亚宗、陈瑞和、陆文鹏、陆云发、陆德文、潮州陆海扬、陆德琪等人撰写的序言;编委会名单;编纂人员名单;等等。
卷二为:范纯仁、杨一清、盛若林、萧誉、贺鼎、王梦熊等人所作谱序;淮阴家乘(陆应袍);十三世合定序;陆氏宗谱跋(康熙颜敏);陆氏谱系辨(道光陶镶);等等。
卷三至卷五,为第一世至第二十九世的世系总图。卷六至卷卷二十,为第一世至第二十七世的名行分纪。之后有编后记,勘误表,馀庆录,纪年对照表。

武曾保、武钟临资料两种

5月26日。上午,黄国华老师来地文室,带来《泉唐画家武曾保遗存部分画册》两册、《武钟临留存印谱》两套六册,赠送给嘉图。他说,这是受汪胡炜老公武瀚先生之托,送来其祖父武曾保(1867-1945)的画册,及父亲武钟临(1889-1949)的印谱书。感谢。
“泉”通“钱”,“唐”通“塘”。“泉唐”即“钱塘”,即杭州。
首页收录吴昌硕为武曾保画册题诗:
武侯下笔铁铮铮,金石渊源古性情。
非有非无凭佛说,晓钟如听一声铿。
笔如铁铸墨如飞,何处重寻画里诗。
茂茂毫毛谁领略,宗风仍在武梁祠。
(丁卯夏日读劼斋先生画册偶成,吴昌硕老缶,时年八十四。)
查阅资料,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的《梓室余墨》中这样描绘武曾保:“武曾保,久客淮安,晚归湖上,居横河桥小河下王文治故宅。画师扬州八怪,其粗笔老而弥劲,工隶,以隶意写画,饶金石之气也。其画必清晨先以素笺张壁,卧藤榻上谛视之。旋写干,复张之壁间再视。然后点叶着花,粗具规模。稍息,详审之。时孙辈已研就焦墨,老人起,聚精会神,欣然命笔,全画顿觉画龙点睛,生机盎然矣。悬壁间,次日题款,一丝不苟。盖章必平垫匀压,篆文毕露。”(见《狷介之士武曾保》,《大连晚报》2011年8月17日)
《武钟临留存印谱》(上、中、下),武瀚 整理,自印本,打印胶装。武钟临(1889-1949),字如谷,号况闇。又号拜丁,斋名拜丁馆。自幼攻读诗书,悟性很高。民国后,考取浙江法政学堂。毕业后,一直在法学界工作。他对篆刻情有独钟,篆书作品以铁线篆为最佳。印谱中分为四部分:篆刻印谱;名人印谱留存;名人点评作品原作;字迹留存杂件。
另外,查检馆藏,武瀚老先生曾在2012年7月4日,就给嘉兴图书馆捐赠过一册《武曾保诗翰》(附武钟临印稿)。一并感谢。

新塍张木舟与张佩瑛资料两册

5月25日。收到捐赠资料一组,由市政协文史委胡主任代表龚善涯先生等人赠送给嘉图,感谢。具体有:
《回忆母亲张佩瑛》,张玄 著,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 编,2023年1月自印本,复印件。其中介绍:作者母亲张佩瑛(小名银宝),1905年出生在嘉兴新塍西栅。外公张子庭,外婆沈秀玲,租赁新塍西栅一小屋,开一爿杂货小店勉强度日。张佩瑛年轻时,曾在上海白克路宝隆医院做护工、护理员,并成为半工半读的护士学习班学生。后又在江苏南通医院工作一年多。1930年,张佩瑛与张木舟结婚。后又经历抗战、“文革”等种种磨难。1974年,她69岁,从嘉兴中医院办理了退休手续。1999年5月,张佩瑛离世。
《纪念父亲张木舟先生》,张玄 编,2019年自印本,铜版彩印。在“我的回忆(代序)”一文中,讲到了1948年的嘉兴民盟情况:沈钧儒“刚在香港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即来嘉兴开展民盟地下活动,发展民盟成员。就是那次,他介绍我爸入盟。那时嘉兴民盟成员有14人,公开成立‘嘉兴城区各界民众团体联合办事处’,以此掩护,积极开展民盟地下活动。宣传各项共产党城市政策,约法八章,协助中共地下党做到‘厂不停工、商不停市、校不停课’,维护社会秩序和治安,迎接解放后接管工作。是年12月6日,成立了嘉兴军民合作总站。总站长张木舟,副站长钱定宇。”
张玄,女,1935年出生,浙江嘉兴人。张木舟与张佩瑛之女。1954年嘉兴市卫生学校护士专业毕业。后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工作。编印有《纪念公爹龚觉生资料汇编》等书。
此外,该组资料中还有《线型数独》(上下)、《立体数独》(上下)、《混合运算数独》《对角线与同位的连体数独》,四种十二册,龚善涯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龚先生提出分别赠送给嘉兴图书馆与油车港图书馆。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