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返”字卷),《檇李詩文合集》第65冊。
王師晉537
步西齋讀陶詩東圃有舊版韓文攷異長夏無事東西散步瞻望花木心志怡然成詩二首以志一時志趣焉538 鄧尉山謁墓祭畢坐肩輿歸口占一絕539 夏日即景539 自題燒藥讀書圖539
王偉楨541
志痛541 致一壇扶鸞潘元紹駙馬降壇賦詩二律依韻和之544
王祖錫547
致一壇扶鸞潘元紹駙馬降壇賦詩大人命依韻和之548 乙巳午夏移攝薌江留別金泉紳耆并勗學堂諸生549
王祖詢553
致一壇扶鸞潘元紹駙馬降詩二首 大人命依韻和之554
王祖馨557
致一壇扶鸞潘元紹駙馬降詩二首 大人命依韻和之557
王寶瑩559
仙根大哥命題萱幃永慕圖559
王寶璐563
仙根大哥命題萱幃永慕圖563
王藻墀565
仙根兄命題萱幃永慕圖566 題雪汀弟(偉棨)春郊縱獵圖時將從軍賀蘭山568
王景祁571
仙根兄命題萱幃永慕圖571
王景曾575
仙根兄命題萱幃永慕圖575 和陳丈梁叔(克家)軍中寄懷原韻578 送汪虎溪惠泉一甕踐宿諾也579 偕王塵盦(鼎華)張忻水(王熙)沈蒙叔(景脩)李星槎(齡壽)梅花庵訪梅道人墓581 謝壽田(昌年)農部金元直(壽松)給諫金甸丞(蓉鏡)水部盛潤如(人銳)盛萍旨(沅)禇榮甫(錦春)三比部錢新甫(駿祥)太史金蘊青(涵)封翁同集酒肆口占時壽田榮甫將出都582 羊太傅祠583 輓郭子美軍門沒於古北口任所584
王大鈞585
壬子首夏實錄館同人攝影有感敬和郭春榆(曾炘)年丈元唱并步韻585 步韻賀雲麓同年遷居詩586 疊韻賀雲麓同年詩586 曉行587 大同懷古二首588 吳𨒫溪前輩買宅城西詩以賀之590 題吳𨒫溪前輩福延行窩圖590 淞荃同年見示寒燈課讀圖永慕之情令人生感率成俚句藉志孝行591 宿蓬溪592
張王熙593
敬題王敬齋(師晉)丈資敬堂家訓後593 鄧尉鋤梅第二圖王雪汀(偉棨)屬題595
張曜597
春郊縱獵圖王雪汀(偉棨)屬題597
陶紹源599
為王雪汀(偉棨)作寒江獨釣圖并題599
賈敦艮601
題王雪汀(偉棨)寒江獨釣圖601
許景澄603
題王雪汀(偉棨)鄧尉鋤梅圖603
(王欣夫 鈔寄,十五人)
月度归档: 2022 年 1 月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知”字卷)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知”字卷),《檇李詩文合集》第65冊。
孫裔蕃475
珠樓八詠次韻(存五錄三)475 荊山餞飲兼懷山墅隱居476
孫熊477
示子增477
孫傳賢478
題積石山房詩478
孫允夔479
題杏花春雨圖479
孫蘭谷481
題陸少山通守生地觀心遺象481
郁載瑛483
積雨二旬馀湖水漲溢俞生峙雲招同高丈藏庵泛舟東湖觀水時天適放晴歸途成五言十韻483 藏翁自湖濱省墓歸再和觀水作因疊前韻奉酬484
陳鴻誥485
和郁荻橋觀水詩次韻485
陸鐄487
大水為災未紀一詩頃以荻橋當湖觀水集讀之心動次原韻三首487
徐寶謙489
讀荻橋觀水唱和詩即次原韻柬榕屏489
陳明遠491
琴莊以述懷詩見示依韻奉和491
曹秉章493
和金篯孫鳳字韻詩即題梧下定詩圖493
沈翊清495
題金篯孫梧下定詩圖三首錄二495
周以榮497
題金篯孫梧下定詩圖497
夏辛銘499
贈董東初499 馬守如以汪君所畫墨竹索題499
王慶治501
過陸瀛仙墓哭之以詩501 秋懷501
陳梓503
留別雪漁503 一壺酒歌和周紀善是修韻首句仍原詩503 寄高村張遜庵504 周平王廟505 夏蓋湖505 留別敬修505 鐙下506
吳璥507
贈孟巖樞部兼懷耕亭前輩即次孟巖寄懷舫西原韻507
王以銜509
秋日晚眺有感509
徐熊飛511
游雲岫寺511 白蘋洲懷柳文暢512 與京口諸子重登蒜山春波閣512 林烈婦詩512
吳元凱515
月夜泛舟東湖泊荷花深處515
郭麐517
遲惜抱夫子不至仍用見送韻奉寄517 舟中雜詩517 和丹叔十九日大雪呈伯子韻519 得延庚侍御書期余入都作詩謝之520 項孔彰畫酒甕中桃柳為思亭題即次其韻521
郭鳳523
己未二月移家魏塘523
沈維賢525
將於嘉興試種木棉海秋方長實業廳周旋甚至賦詩以謝525 錢銘伯招飲座有八十九老人陸賓之與銘伯為魏塘九老會之伯仲辱以長歌見眎賦詩為答兼似銘伯526 朱君象甫以其尊公竹石先師遺像徵題感時懷舊為五言一章不自知羊曇之慟也526
汪毓英529
題顧書臺先生秋夜讀書圖用觀水詩韻529
賀師章531
寄贈荻橋先生即步觀水詩韻531
(二十五人,內明一人,寓賢八人,閨秀一人,方外一人。)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空字卷)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空字卷),《檇李詩文合集》第六十五冊。
徐鹢299
跋朱西洲詩畫後299
李淳301
梅花歌寄懷伯兄容庵301 讀先世遺集書後302 登顧況讀書臺302 秋柳303 貽王青上303 池上作304 過審山道院304
李世科305
題游仙圖305
李世和306
五雜俎306
李芳307
釣鼇磯行307
屠明簡309
出塞309
李寅311
秋夜讀書311 恒雨歎312 遭家難後夜泊平望有感313 立夏前一日夜雨313 社日314 雲陽道中初見楊花314
李朝縉315
七夕雨有感315
李有光316
賀海州吳侍御316
李振(正)華316
維揚道中316
李衷純317
錦繡峰歌317 王世周墮水歌319 大青嶺320 懷王世周321 送沈純甫先生自嶺南戍所林符卿還朝321 送陳孟常太史奉使還朝322 苕上呈伯遠家兄322 雨前一日試龍井果上人所寄新茶因思去歲此時與民逸鬥茗果公房今民逸不可作矣豈勝人琴之感爰賦二絕并寄一罌令慶生歌而酹於几前323
徐文治325
新興花田325
徐允治327
簡陽道中327
徐昌治328
懷古328
吳拱辰329
擬古329
李毓新331
野望331
鄭公玄333
重九前一日將之維揚過訪舷公值舷臥病333
周篁335
過指月庵335 溪上呈家兄336 除夕懷許箕336 送客336 石湖曉發有懷李秋錦337 送朱錫鬯之雲中337 送筏公入山338
周簬339
得家兄申江書339 客次有感339
王之梁341
三高隱342 兩葛誠343
毛士英347
南湖347
林之枚349
送友之白下349 金陵懷古350
朱翰宣351
不得陳倣夫消息351
薛廷文352
送王訥庵入都352
王夢球353
自題溪南漁屋圖353
朱振祖354
自題畫冊354
徐懷仁355
紙窗355
李原359
送王謹嚴之淮安359 登快哉亭望江359
王錦361
題陸氏草堂361
李為章362
送人出塞362
沈振鷺363
渡渭次咸陽363 日暮363
徐始亨365
田家雜詠365
任宗延367
喜晴367 贈魯堂368 九日玉溪道中369 曉發廣潤寺369 別仲弟魯病重至白嶼雨夜舟中卻寄370
汪如淵371
夏津小探馬歌371 贈江元卿372
陸肇源373
題鄭澹園澹園圖373
陸堯松375
題鄭澹園澹園圖375
金尚銓377
題鄭澹園澹園圖377
金濤379
題鄭澹園澹園圖379
沈炳垣381
題鄭澹園澹園圖381
朱金383
題鄭澹園澹園圖383
汪如藩384
題鄭澹園年伯澹園圖384
沈如潮385
題鄭澹園澹園圖385
孫觀387
題鄭澹園澹園圖387
陳傳均389
題鄭澹園澹園圖389
魏行淏390
題鄭澹園澹園圖390
陸炯392
題鄭澹園澹園圖392
陸沅393
題鄭澹園澹園圖393
孫蒙395
殉難贈太僕寺卿395
任文化397
殳山觀紅葉397 黯淡灘398 畫龍399
徐南珍401
淮南送張昆冶還鄉401 九日401 偶占402 秋夜書懷402
章雷403
題鄭澹園澹園圖403
樊雨405
邊卒行405 江樓夜坐東蔡槑盦405 湖居406 懷周峰雲406
陸坊407
客館言懷407
錢椒408
李辰山先生墓408
蔡鴻燮409
送人入蜀409 涿州懷諸同人409 始皇410
夏儼411
邗江夜泊411 月夜望建業諸峰411 送膠西崔堂之潁州兼寄舅氏412
徐金鏡413
題俞芷衫九溪終隱圖413
陳希敬415
寄友晉陽415 送人省親秦中415
徐槐庭417
山行417 桃花嶺418 暨陽曉發418 題從嫂顧孺人執硯圖419 題那珠尾店()和劉寅谷韻419
錢埰421
浦上春日答友421
俞浩423
半邏飲錢小松齋423 寄易溪弟423
俞方榖424
贈李香巖424
時樞425
遲邵松樓(杞)徐雲峴金鏡425 夜坐425
孫三錫427
題自畫桃花雙燕427
徐用儀429
秋夜429 賣花叟429 雨過訪友430
王褧之431
京口南山雜詩431 馬陵晚眺433 獨酌懷吟香434 鄭曲中秋同樾坡作434
徐惟錕435
題薛梅溪(培榕)湖山到處圖435
沈衛437
庚子七夕行次洪洞縣作437 壬寅正月按試漢南道中作438 次韻奉酬樊山前輩438
高廷梅441
題鄭澹園先生澹園圖441
薛振基443
敬題世父梅谿先生湖山到處圖443
金禮嬴445
舟泊莫涇搨東坡三過堂詩445
王元珠447
秋日晚眺447
李茂蘭448
春宵448
徐容449
新秋遣懷449
陳芬450
黃節母詩450
徐人雅451
重泉451 庭前牡丹盛開有感而作451
徐元珠452
冬日田園雜興452
李玉453
由武原至梅里453
朱澄454
得辨之弟海外書卻寄454
倪素卿455
冬菜455 秋日漫興455
王佩芳456
春晚即事456
陸素心457
西施詠457
沈瑴458
出塞曲458 塞下曲458
樓秋畹459
中秋後二日白梅試一花459
胡繡珍460
聞笛460
朱璵461
秋夜憶家461 寒夜憶遠461 清明感賦462 書懷寄外462
胡山463
詠懷463 武原逢永公464 與彭仲謀464 寄韜荒465 月夜憶舍弟465 懷潘梅巖465 得舍妹手書466
徐在467
分虎初歸約同人過脩竹居467 晚泊邗關467
吳若準469
和查臶齋(元偁)蕓花四首錄二469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策字卷)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策字卷)
(丁亥八月十九日鈔竣,此冊皆從各家專集選錄者。)
任昌運201
惜春詞201 贈俞珊洲先生201 懷鄉201 小閣202 元夕202 姑蘇冶春詞202 山家202
徐夢熊203
秋聲203 平沙落雁203 秋蛩203
朱壬林205
辛未禮闈報捷口占誌喜205 贈梅伯言曾亮庾部205 邊袖石明經浴禮以詩集商訂為點勘()題句贈之205 哭大姊206 秋夕書懷206 寄楊蘋香同年207 閑居四首錄二律208 秋懷四首錄二208 以吟稿就正查梅史刺史揆作此奉贈209 題魏忠節公暨公子孝烈遺像209 魏庶常血書孝經歌210 蘭谿211 上灘謠211 櫻桃曲212 輓錢訥葊孝廉祖亮兼唁辰田編修福昌八首錄五213 登滕王閣215 甲申立夏前百()家之粵東感賦二首215 呈制府阮雲臺師二首215 寄懷吳苕琴太守恒澤時赴采樂任216
徐士芬217
送邵丹畦同年甲名之任嘉興217 胡雲佇明經丈昌基年八十馀瞽目重開以靜坐觀心圖屬題圖為初瞽時作因賦此詩217 訪俞芯杉上舍不值越日晤於小雲廬有詩見貽次韻奉答二首錄一218 京兆試報罷下第人有冶游忘反者以詩警之218
丁泰219
贈張明府慶成219 秋湖泛舟圖為元甫同年作220 江上晚步同陸飲江錫智221 感懷222 吳丈香竺文照以邑令引見擢升州守詩以奉賀及送其回粵東二首錄一222
黃金臺223
古意223 謁張魏公祠(在兼葭圍)223 太白像224 贈秦秋夔忠224 趙飛燕玉印歌225 柯小坡以詩集屬余評選為題一律226 余於嘉慶乙丑冬入庠時同邑獲售者合郡縣學共二十八人今四十年矣僅存陸夢漁等四人馀皆凋零殆盡感賦一律226 張海門(金鏞)入都以書留別贈答227 感事227 贈朱小雲觀察227 杪秋答顧蓉屏228
沈濂231
五人墓231 漫作231 秋感232 送別232 古劍233 蟲聲233 哭王子蘭觀察(壽同)233 送李芝厓祥麟郡尊赴常山防堵234 讀李太白集234 漳臺234
沈正楷235
贈阮梅叔亭235 潤州道中235
俞嗣勛237
江邨即事237 楊花237
何慶熙239
翠屏洲訪王柳村先生豫239 三過堂懷古239 偕沈品珊廷瑚渡江二首錄一240 斷橋望月240 呈吳穀人先生240
鍾步崧241
歲暮送卜達庵(葆鈖)石才(葆鈞)昆季歸平湖241 讀杜茶村集241 寄懷徐伯蕃(元錫)都中242 書日本半齋摘稿後242
朱逢盛245
唐明皇秉燭夜游圖245 春日田家245 春草246 輓向軍門246
陸脩潔247
有所思(樂府)247 冬夜經康城教場作247 ()上247 題张玉珊(鸣珂)秋城埋玉圖二首248 送友之吳門248
高蘭曾249
結交行249 秋柳249 秋燕249
葉廉鍔251
懷慈谿馮舸月可鏞旋聞報罷詩以慰之251 題甬江陳馀山大令八十壽屏251 蘇公堤懷古二首錄一251
賈敦臨253
獨秀山253 勾漏山253 大溶江254 梧州254 曉登滕王閣254 曉發山角驛255 榕城旅館夜坐255 長江中秋感懷255
俞嗣烈257
自感257 秋夜257 八月十五夜對月有懷亡妻257
沈金藻259
虞姬墩259 古詩三首錄二260 放歌260 秋夜吟261 春暮懷家字香(其琛)苕溪261 古意261 錢塘懷古四首錄二261 金陵262 京口晚眺262 落日262 秋日懷吉田兄(應奎)瀋陽263 題麗使臣李壽民忽漫相思詩卷263 茜園雜詠四首錄二263 尋顧仲瑛玉山草堂遺址263
徐步瀛265
感遇267 家大人諱日作267 秋日曉起坐挑氏書扇268 友人沈蘭卿(金藻)寓居洋涇有人至滬必詢余近況賦此答之269 棠衫自滬回寓示余近作閱畢題後即簡蒲卿269 贈范雲鶴祝嵩270 寒鴉271 呈房師明克庵(德)夫子271 敗草和竹齋作271 懷亡友沈梅卿272 聞雁272
張金瀾273
秋柳273 琴歌273 和沈愛晅大令清鑑寄贈原韻二首錄一273
徐奎藻275
思歸吟275 哭朱純庵275 送王雲卿之臺灣戎幕275
徐師謙277
馬伯芸(芝田)歸自越州得鎔齋師(光燮)信277 吊王中丞277 憶胡園梅花278
屈傳銜279
題俞嗣勲(松坪)嗣烈(蘭坪)同懷詩稿279
朱壽熊281
晚泊六里橋281 夜泊蔡北鎮281 徐叔勉索詩口占一律281
徐森283
偕戚潤為(人銑)比部朱元叔(善祥)太史盛平之(沅)庶常謝壽田(昌年)麓部年伯葛毓珊(金烺)比部暨禾郡諸同年醵飲陶然亭歸賦283 詠檇李283 謁祁子禾師284
張文灝285
題朱伯慈世丈小萬卷樓校算圖285 津沽秋柳285
龔寶廉287
秋日訪李丈蕉琴287 游燈光山遇雨287 題葛景伊君詠潮圖288 吳中送干長卿鹺尹歸浙289 病中偶詠289 新柳289 甲子元旦289 輓何遂帆(錫驊)表兄290
徐欽夔291
秋日懷顧君子慥291 舟中(己亥)291 秦始皇(庚子)291 和子慥山居韻(庚子)292 詠懷(庚子)292 落花293 題朱伯慈表兄夫子小萬卷樓校算圖(癸卯)293
(共二十八人)
整理自:《檇李詩文合集》第六五冊。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長字卷)
整理自:《檇李詩文合集》第65冊。
(丁亥冬至前三日錄竣。此冊皆從史選本轉錄者。史名㕠梧,嘉興人,嘉道間選國朝人詩錄,似未刊,有傳抄本。從周君翔瀛處借得鈔錄。)
徐炯97
歲暮即事97 贈吳秋槎97 述懷次吳秋槎韻98 秋懷步一首白眉韻98 聞雁98 映山紅為邵益病詠98
朱翰宣99
題胡良思( )江陶月圖99
顧旻101
聆洪洊修先生詩話次韻奉酬101
馮錕103
西塘曉渡103
陳永105
題方鏡塘載書圖105 夏日苦熱作長句自遣105 半山舟次和汪印兆韻106 送吳簡齋之太平四首(錄二)106 和桂艇韓觀察游琉璃庵韻106 八月望後同人海寧觀潮即景107 留別曹燃光107 龍城雜詠(龍城即化州)107
錢昌齡109
癸亥春日同人賦春草詩各出倩新余方居憂憔悴無生理矣吳子修強余和作傷孤根之不深感春暉之未報聊寫哀思以質群雅109
王曇111
查橋()館值鐵雲姨丈松郡未歸作詩見意是日得奉先生手書(四首錄二)111 住穀城之明日謹以斗酒牛膏合琵琶三十二弦侑祭於西楚霸王之墓(三首錄二)111 答鐵雲姨丈(四首錄二)111
謝鈺113
和友詠菊原韻113 詠鴨和于莘耕113
夏復森115
江寧觀象臺題壁115 家中手植老梅為僮所伐詩以弔之115 秦淮夏集115
李鶴齡117
王弇州祠堂117
凌昌穀119
水銀119 玉蘭119
查機121
初至石州官署感懷四首錄二121
錢應梅123
曉發京口123
徐令125
詠相思草125 詠黃楝頭125
徐寶璐127
七夕詞127 放歌行127 對雪有懷家崑霞兄客越州128 會稽道中128 自南亭掛席至武林128
蔣浩129
鬱彼荊之樹為海鹽馬愚庵(國偉)少白(用俊)作也129
方廷嶼131
題松泉圖131 贈楊南澗131
鄭挺133
人日雨 江西道中作133
周青遠135
自合陽歸里舟中襍詠135 壬申重九日登金陵北城曠觀亭135
李汝章137
夜歸137 行人怒137
崔應榴139
真州客夜139 吳江夜泊139
夏志熙141
送吳丈渚翁之揚州141
李清華143
烏桕枝詞143
顧牧雲145
游隆中臥龍岡題壁145 感賦145
朱文淳147
乙巳仲春宿圓津庵二首147
汪大綸149
同張花麓楊非石釋超塵坐飛來石下分韻得飛字149
褚聲151
憶梅灣二十首(錄四首)151
楊志梁153
送史雙梧(蘭)之濟南即和元韻153
馬永芳155
題槜李尤叔子萃蝶弄荷包牡丹155
(以上乾隆)
吳寧157
新秋夜驟雨同梓廬作得聲字157 春草同和子脩弟作157 秋日聞蟬同梓廬作157 追次曝書亭集蟋蟀韻詩同梓廬作158
吳修(寧弟)159
題錢籜石畫竹159 春草和朱梓廬作159 舟次吳門懷梓廬并寄藥物159
汪穀161
閏六月望立秋詠白蓮花和朱梓廬作161
錢悅曾163
立冬前四日同朱梓廬(休度)郭氏按對雪作用東坡北臺詩韻二首錄一163
戈溫如165
擬田家雜詩165 曝書亭166 垂裕堂166 夜次楓橋166
顧其銘167
為未婚守節者作167
謝淵169
野田黃雀行169
卜兆熊171
南村171
朱星渚173
憫河決173
馮光曦175
贈史雙梧(蘭)即和寄懷韻175
邵澍177
失題177
馮登府179
齋中讀經詩八首錄二179 漢瓦硯歌為錢警石(泰吉)賦179 無錫寄錢梅溪詠180 喜家大人自京回里180 夏日和李明經遇孫180 顧亭林先生故居181 寄斌觀察立耕師通潞181 澹園春興181 出都雜詩182
陸應龍183
壽姚母魏太恭人八秩生辰183
黃安濤185
姚母魏太恭人八十壽詩185
懷周溥187
黃山松歌壽姚母魏太恭人187
朱鴻189
奉次梓廬夫子原韻189 飲巽妙軒奉答梓廬夫子189
胡金勝191
舍北觀獲稻191 紫茜邨莊懷沈南疑先生191 春日過黃石吟墅訪蔣華隱浩別後寄懷191 陸經歷殉節詞(有序)192 野田黃雀行193 寄鍾箬溪大源193 王江涇193 懷朱雅山194 客夜194 懷徐文香沙祖鎏194 移居和巽泉伯父(二首錄一)194 初夏邨居195 感懷寄徐丈香沙195 秋夜宿清谿村舍感賦195 聞雁196 對月口占196 秋興196 題馮()汀荷靜納涼圖196
(以上乾嘉間,共四十六人)
获赠《金星村志》四册
1月13日。余新分馆送来四册《金星村志》, 吴上德 主编,团结出版社2021年7月版。感谢。
金星村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地域设明星村、余西村、金星村建制。2010年8月,行政村区域调整,明星、余西、金星三个行政村合并为金星村建制,下辖69个村民小组。2018年,村域面积16.5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608人,外来人口3500多人,是嘉兴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金星作为村级机构的名称,缘于1954年成立的金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序”中介绍:“《金星村志》尽力收集了从村域内距今5000年的曹墩文化遗址和黄姑庵文化遗址以来的政治、经济、自然、文化、风俗、人物等各方面的资料。”还讲到了余新镇的渔里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沈文华名人故居、邹桓的惜阴楼藏书阁、吴展成的春在草堂等人文价值,将文化影响力辐射至南街、北街、宝成弄、沈家弄等地,不断形成区域特色文化,通过结合新渔里十景的评选,进一步激活江南水乡的渔里文化底蕴和田园景观潜力。”
全书共分为十八章,分别为:村组织沿革,人居环境,人口 生育,道路桥梁,新农村建设,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村务管理,民俗民风,民间信仰,方言,民间传说,人物小传,游子忆金星。前有“概述”与“大事记”,后有“编纂始末”。
第十章“文化体育”讲到了图书室:(金星村)图书阅览室160平方米,有藏书一万多册。2013年后,每年新增图书500册以上,每年订阅杂志近20种,报纸20种以上。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無”字卷)
孫甡5
志士行5 行春橋歌5 惜花遲歌6
顧甦8
雜興8 自嘲老態8 秋晚即事9 題齊壁9
黃愷鏞10
雜詩10 艷歌行10 題文待詔春山疊翠圖11 醉墨軒歌為奚嘯溪作12 題許從龍畫老子騎牛出關圖為退庵六弟作13 蔦蘿篇14 游韜光庵16 旅夜感懷16 山中觀奕17 天平山早行17 靈巖懷古18 贈釋子18
沈大成19
登湯山觀海19 贈黃退庵20 寄懷頻伽20 題漱冰上人二竹軒詩草21 蛙21 燕21 貪睡自嘲22 贈魏冬木丈22 春江行23 春夜憶頻伽兼寄江庵23
黃凱鈞24
村飲懷郭頻伽(麐)25 黃山松歌25 浙江觀潮26 題頻伽寒罏買醉圖27 爰湘𤃱徵君(棠)許作碧浪湖圖詩以索之28 贈卜者29 短歌行31
郭鳳32
移居初定偶成一律32 題湘湄松風僊館圖33 胥江夜泊33 獨游見訪和余種柳之作同韻奉笑33 己未二月移家魏塘34
黃安濤34
胥山試劍石歌34 張刺史殉難詩應其裔孫屬并序35 採薪女36 過大庾嶺37 謁王文成公祠38 辰龍關38 相見坂(坡)謠39 舟中望九峰與子未對酒作歌39 梅花庵祭畫歌40
黃若濟42
車遙遙篇42 登北高峰絕頂題僧舍壁42 揚帆過七里瀧望嚴陵釣臺作44 南巖紀游同琴塢澹齋作45 凈慈寺47 贛州灘行47 晨游七星巖登寶陀巖絕頂下尋景福洞訪璇璣臺還憩水月宮因驟雨不獲徧歷諸勝作歌紀之48
潘眉50
將次嘉應與霽青觀察同作50 橫樓曲51
顧乃德52
預擬南園落成隨時閑眺即景呈黃霽青觀察53
黃慶澄53
早春同人集送青水榭即事和伯子作54 坐睡54
鄔溱55
落葉四首和黃霽青觀察韻55
丁大椿56
禰正平撾鼓57 二喬觀兵書57 李太白酒樓57 韓蘄王騎驢58 謝傅東山58 春風59 賣餳59 楓溪觀龍舟歌59
沈丹槐61
游葛嶺登葛仙祠樓放歌61 題張半耕猿啼舟過圖62 將赴禮闈留別姊丈許秋沙63 語兒道中64
丁廷鸞64
丹陽克復即步聞少谷原韻64 寶晉歸途即事65
許汝珏65
題魏忠節公遺像65 狄武襄銅面具歌66 柿葉山莊圖為沈脩然茂才題67
許汝璜68
題海昌馬淡泉竹堂集詩稿69 題姜少衢少尹放生魚鳥圖小影69 菊月送別屠夢書(石蛟)70 喜遂昌故人鄭星槎至70
黃杞孫71
舟中望金焦二山作歌71 掩骼篇并引73 鬻女歎74 和楊簡侯方伯能格元旦克復滬城誌喜之作75 虎阜感賦75
沈其培76
臘日將歸76 村行即事76 煮雪77 春草77
周研芬78
難婦歎78 題黃仲虬西山記游圖79 面城園四詠效王孟體(老人泉 小濠梁 得月泉 蓮南水榭)80 題金纖纖女士瘦吟樓詩稿81 客中秋感81 白桃花81 題練江秋月圖82
丁佩芳82
避難鄉間有感而作83 禪燈83 菊影84 蟲聲84
本白84
庚子秋游武林山中雲棲理安諸道場得二百字85 古意86 金山86 幽瀾泉歌88 萬杉寺89 早秋訪高山寺隱嵐上人89 江行雜感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