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文史资料》2021第2期

2月28日。收到《南湖文史资料》2021第2期,总第31期两册。其内容篇目有:走好共同富裕路(本刊编辑部);只有大家富了才是真正富(褚富宝 口述,褚雯萱 钮宇萍 整理);我带领农民兄弟种植好水蜜桃(应华伦 口述,潘虹 整理);乡村贤达朱屹峰(巢松良);胡骁海与他的理想农业(张明华);农村父母迁城里,养老生活多幸福(怀珠明);我的军旅生涯(李树奎 口述,范洪祥 整理);徐运北带着毛主席指示来净相(何志荣 钟金观);李焕书记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一首诗(陈启文);也说徐八房和徐八房惨案(吴新强);梅曙光:塞外荒漠的“美容师”(薛家煜);唐代良相陆贽对后世的影响(外一篇:铁面御史姚绶)(何志荣 钟金观);情有独钟是城南(龚良初);水清木秀美联丰(欧福泰);从大雁牌到菲利普牌自行车(沈军);“源大”老商号继往开来(赵晨);新丰镇羊毛衫产业兴衰记(文翔);春波门今昔(董雄);胥山的记忆(卢凤观 口述,巢松良 整理);汪胡桢梅湾街故居(沈翠明、沈丽洁);贞姑庙的故事(俞金泉);守望曹王庙(晓青);江南名校嘉兴一中的辉煌历史(徐玉林);飞鸿踏雪两甲子,《秀州钟》声闻久远(李海宁);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建校十年庆典记(巢松良,冯小云);新丰小学的多彩历程(三林学子);从常丰蒙学堂到东栅小学(薛家煜)。

沈可培《泺源问答》

沈可培《泺源问答》

2月26日。许先生来电话,询问《泺源问答》一书的相关情况。一时之间回答不上来,只是回应可以找出一篇介绍文章来。因为记得新丰镇何志荣先生曾经在《味书轩》上发表过《沈可培与<泺源问答>》一文。
另外,翻查《嘉兴市珍贵古籍图录》,其中收录有《泺源问答》一书。其所配书影如图所示。其内容介绍为:《泺源问答》十二卷,(清)沈可培 撰,(清)祝廷锡 校补,清乾隆(1736-1795)稿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字二十一字不等,无格无框。有“知非楼所藏书”“祝廷锡”“小雅珍爱之籍”“知非楼秘笈”“曾为祝小雅阅”“小雅六十后作”等印。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嘉兴市图书馆藏。见《嘉兴市珍贵古籍图录》第209页。
经查,“泺源”指的是现在的趵突泉,位于山东济南,它曾是古“泺水”的源头。现在,在济南趵突泉公园东北角的水中,还立着一块写有“泺水”两字的石碑。
据何志荣先生《沈可培与<泺源问答>》一文介绍:“《泺源问答》是沈可培在主讲泺源书院时所作,今存嘉庆乙亥(1815)雪浪斋刊本,其书法工整,凡二百七十三条,皆设为问答之词。临刊时由他儿子沈铭彝略作增补,首页补上了后学画师金大翔所摹的沈向斋先生像,还增补了吏部右侍郎、提督浙江学政杜堮的序和清代学者、杭嘉湖道陈仲麟的跋,其侄子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侍郎沈维鐈也补了题语。”该文发表于《味书轩》杂志第二十六期,第20至23页。
文中对沈可培生平也有所介绍:沈可培(1737-1799),字养原,号蒙泉,又号向斋,晚号厚庵,是嘉兴新丰镇人。他出身官儒世家,先祖沈淳任吏部员外郎,祖父沈格为候选州同,父亲沈承勋是新宁(现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知县。沈可培自幼沉静向学,八岁入家塾,能以阴阳不杂解乾坤二卦。及长,通诸经,为文出手英爽,造诣日深。乾隆辛卯(1771)中举,壬辰(1772)会试得三甲第十八名进士。

过眼《风月庐賸稿》数页

2月25日,见海宁林峰兄发出文献图片11张,为《风月庐賸稿》一书。内封面署有“癸丑仲秋 清道人”,及“桐乡徐氏爱日馆藏板”。
查检资料,《民国刻本经眼录》(彭卫国,胡建强 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中收录此书。并介绍:“卷首刊桐乡劳乃宣序,次刊江阴缪荃孙序、卢福基序、庚戌春同邑张愫撰《徐绿沧君传》、缪荃孙撰《徐叔雅荣禄暨郑夫人合传》、徐钧《显妣郑夫人行述》。卷尾刊秀水陶葆廉跋,刘承干跋,张钧衡跋和绿沧之侄徐棠跋。”
查询各大目录,上海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多家单位有馆藏。
《经眼录》还有概述了本书的内容:“《风月庐剩稿》辑录徐焕谟之诗词一百一十八首,被誉为‘英采迸发,追躅前贤之诗草’,为徐氏家刻本,其雕版、刷印、用纸均称上乘。徐焕谟(1851-1879),字绿沧,号叔雅,浙江桐乡人。诸生。爱藏书,多善本。缪荃孙称其坐书城中,日事校雠不他顾。尤嗜缣缃,广为蓄储,七略四部,校雠远乎扬、刘,目录不殊于陈、晁。据《文献家通考》载,叔雅先世善治生致富,惜两应乡试不中,抑郁而卒,年仅二十九。”
该书“序言”中说:“同邑徐君晓霞刊其尊人绿沧君遗集《风月庐诗稿》成,邮致阙里,请弁其首。君家青镇,清才早世,存诗无多,而皆斐然可诵。忆同治乙丑,吾乡兵燹甫平,余自北方归应乡举,曾至青镇盘桓于双溪分水之间,与严笠溪蝶舟诸君诗酒流连,乐共晨夕,而未及见君。阅稿中感怀诗引,其时君方侨居申浦,年甫十五也。余宦游燕赵数十年,及光绪之季归故乡,而君已早逝,笠溪昆季墓草亦宿矣。曾读两严君诗,不胜今昔之感。桑海已更,乱靡有定。”
其中有一篇《徐绿沧君传》,不全,抄录如下:君讳焕谟,字绿沧,又号叔雅,浙江桐乡人。世居青镇。先世起家实业,以富而好义著于乡,及君晜弟,益泽文采,敭世德而颖发早慧,君尤莹然称竗器。盖君笃嗜文翰,根于天性,长益覃思竭精浸淫汛滥于古人之文。于是结想益邃,涉笔辄超于凡俗。当时崇尚举业,以帖括相镞利,而诗赋以馀力及之,然犹足以自立,使其专心古学,其英思壮采,更足以辟易千人也。君之幼也,随伯兄茗香比部次……

入藏《黄媛贞黄媛介合集》一册


2月25日。《黄媛贞黄媛介合集》一册经过分类编目,入藏地方文献室。赵青 整理,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7月版。今年2月10号,小辉向采编部荐购两册。15天之后就能上架,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书前有彩色插页多幅,分别是:浙江图书馆藏黄媛贞《云卧斋诗稿》(一)(二),上海图书馆藏《朱茂时琐记》,江西省图书馆藏黄媛介《湖上草》顺治刻本,江西省图书馆藏黄媛介《黄皆令诗》顺治刻本,嘉善石梅山房朱培峰藏黄媛介写经砚,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柳隐黄媛介山水合卷》,嘉兴博物馆藏黄媛介《梅竹花鸟图》扇面,嘉兴吾寐斋藏黄媛介楷书七言诗扇面,嘉兴风凉草堂徐新奇《黄媛介诗意画》。


赵青女士在《整理前言》中介绍:“一九九六年春,往嘉兴图书馆查阅本地历代才女文献时,始对黄媛介产生兴趣。由于初涉文史,对这位明末清初曾名动一时的女诗人认识尚为浅薄,故未能专注研究。二OO九年开始编撰《嘉兴历代才女诗文徴略》时,随着查阅资料的深入,发现诸多总集与别集中都能见到这位才女的身影,于是逐渐萌生了为黄媛介编写一部年谱的念头,并于二O一三年年冬,开始资料收集与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因得知其姊黄媛贞诗集《云卧斋诗稿》现藏于浙江图书馆,遂产生了将姊妹作品合璧的想法。自二O一四年至二O一六年间多次赴浙江图书馆,将《云卧斋诗稿》陆续抄录完毕。二O一七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有意出版《黄媛贞黄媛介合集》,不免为之雀跃,此集得以出版实为一大幸事。时光荏苒,从开始收集整理黄氏姊妹资料至今已近八个春秋,交稿至出版社后亦几经补充及反复修改,故迟至今日方得以问世。”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山”字卷)第六七冊4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山”字卷)
按照“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OO深”排序,共十三冊。
曾鉽345
食薑345
張汝泰347
食薑347
錢志宰349
謁岳忠武王墓349
楊春351
花朝集凝雪書屋分韻351
張謙353
峰影353
王鯉355
暮秋集鏡廬賞菊用淵明九日閑居韻355
錢端357
鴿蛋357
鄭廷璋359
洞庭橘359
徐昭361
傚梅宛陵禽言361
馬清熙363
傚梅宛陵禽言363
沈芳365
庚寅元旦題門謝客365
岳鴻慶367
傾脂河曲367 寒柳368 蟹籪368 景龍樓歌(東塔寺鐘樓舊名景陽,宋孝宗幼時登樓墜地,左右失色,孝宗屹然不動。先一夕,主僧夢金龍掛於樓角,翼日有此,故改今名。見王明清《揮麈錄》)369 梅花涇370
于源371
缾山酒甕歌371
孫瀜373
絡緯373
嚴人壽375
壓歲錢375
黃晉馚377
叫火燭377 茅店377
汪澍379
管夫人畫竹壁歌379
章溥381
夏日園居雜興381
沈筠383
夏日園居雜興383
嚴人虎385
夏日園居雜興385
錢寶青387
賣春聯387
徐寶謙389
詠史古樂府·劉越石笳389
莊溶391
牽牛花391
張惠昌393
木棉四詠·紡紗393
錢人瑞395
馬頭孃神弦曲395
姚汝翼397
送燕397
葛登鑾399
送燕399
嚴炳401
徐太僕祠觀舞蛟石401
胡錫祉403
牽牛花403
胡錫祺405
牽牛花405
李萬秋407
雪意407
黃杞孫409
晚秋田家四詠(錄一)打稻409
黃稻孫411
歲晚田家四詠(錄一)舂米411 寒柳411
林熙413
送燕413
柯堯桂415
滮湖漁唱415
徐錦417
由石門到杭州417 大風渡江抵采石磯418 泰安419 城南廢寺古槐歌420 旅邸偶作422 傷心424 篁里遇張海門先生賦呈424 聞錢子密銓部南旋書此卻寄425
趙銘427
秋夕427 大雪427 偶成428 哀五賢詩紀申酉以來殉難師友也·馬雨峰太守(昂霄)429 邊雪坡大令(厚慶)429 張枚臣廣文(詠)429 沈燭門廣文(照)430 張理伯廣文(晉燮)430 哭徐蘭史(錦)430 固真山晚眺433 大車行435
魯邦煥439
題馮少耘茂才(賜莊)聽籟圖439 題檢書圖440 鐵琴歌為吳小耘太守(兆麒)作442 秋邊443
陳明遠445
庚寅九月二十日日本華族諸君餞黎莼齋星使於芝山紅葉館即席和星使韻述謝445 十月六日東都諸彥復設餞於紅葉館即席以館名三字為韻成詩述謝(十二首錄六)446 朝鮮李壽庭星使餞別即席步莼齋星使韻448
莊兆銘449
紅葉館春讌步黎莼齋星使韻449
金采451
庚寅重九莼齋節使集讌紅葉館有留別詩步韻451
盛沅453
題沈乙庵同年海日樓圖453
孟豪455
辛巳重九七十初度登十二層樓樓巔望吳淞口越旬返里步東皋韻455 步松道人韻456
盛慶琳457
鴛湖泮林九老圖詠457 題殿基四家合作四進士圖458
徐元湝459
寄酬少虞見懷之作和原韻459
陶元鏞461
錢江觀潮王清夫邀宴止宿461 初夏同嘯村再游靈隱攀登翠微亭461
錢世鍾463
丙辰重九里中戚友公宴鄒楚白明經(嘉林)崔鑑湖大令(嘉勲)羅秋山太守(桂生)朱梅軒鹺尹(之楨)何偉卿明經(紹珒)陸秋江茂才(宗耀)葉湛持廣文(存養)徐若川明經(晉生)於弄珠樓倣香山九老故事鍾年七十四最少鄒君距入學年適值甲子一周重游泮水尤為吾邑藝林佳話爰賦二律藉表謝忱并誌盛事463
沈永銜465
一束藳465 斬亂絲465 涼風堂466 白玉玦466 膠上弦466 華林園467
吳景毓469
秋草(八首錄四)469
葉存養471
丁巳元旦自題三世古稀圖471
計兆麟473
題三世古稀圖步湛持廣文韻473
高永瑞475
題三世古稀圖步湛持先生韻475
張顯周477
伊蔚廬即事477
沈進忠479
惜春詞(五首)479 和夢隱原韻(夢隱即朱徵士仙槎)481 贈吳璉仙丈481 新市場(杭游雜詠)
談庭梧483
仲毓妹丈與珠臺九老會郵示二律依韻奉和483
金應蕃485
送燕485
沈世本487
石子歌(有小序)487 同是487 秋雨487 有懷487 立秋夜獨坐對月口占(錄其一)488 朱懷和錢曉帆原韻(錄其一)488 倅錦西跨馬出游口占488
屈承栻488
題葉氏三世畫象為湛持丈(存養)賦489
吳嗣爵491
恭和御製原韻492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帶”字卷),第六七冊3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帶”字卷)
此冊共廿五人,除徐澍、徐大杬、徐士燕、金晸、金大登、金湯孫及江麟瑞、朱鳳岡八人皆從未刊之手稿內錄出外,其他各人則從徐士燕《竹里述略》稿本內摘錄者。戊子白露節處芳手誌。
吳鶴(明·秀水)279
偕高道漸沸雪軒夜話279
張燕昌(海鹽)281
題谿南補竹圖281
張晉燮(嘉興)283
東鄰太平寺有元處士陸景春墓及明處士吳九皋所建之沸雪軒歲壬子同人結文昌社敬奉文昌帝像於軒中丙辰春議重脩并於墓加土立石凡三閱月而蕆事撫之追昔爰賦四詩283
張國楨(嘉興)285
夜夢見一古衣冠叟未及啟問為漏雨驚覺因憶前偕朱春甫家椎春過太平寺訪元陸景春處士墓或者()即處士之靈驗口占兩絕句寄示寺僧285
徐澍(嘉興)287
張叔未內弟招游凈相寺採槜李雨阻不果集八甎精舍287 題張文車徵君叔未解元篁里唱和詩後287 白蓮287
徐大杬(嘉興)289
宿珠谿葛氏無隅館即贈壽平同門時徵289 客夜289
徐士燕(嘉興)291
宿吳氏橋北小軒感懷介石姊夫祖豫291 周蓮舫外舅煙雲供養圖291 長生無極瓦292 寄題平湖顧榕屏丈邦杰橫山草堂圖293 丙辰三月仝人修元處士陸景春墓()專紀之293
金晸(嘉興)295
次韻答徐醇厂勛焯295 菜花和何春泉(醇治)韻295 題賞菊圖295
金大登(嘉興)297
感興297 落葉298 沈竹岑廣文(銘彝)序先君詩集賦此誌謝298 暮春漫興299 閒居300 春暮書懷300
金湯孫(嘉興)301
湯匯竹枝詞和霞梯叔作301 合歡塚302
金文垂(嘉興)303
新篁里竹枝詞303
馬華鼎(海鹽)305
太平寺觀貝葉305
馬升墀(海鹽)307
丁雞詠常平倉307
馬汾(嘉興)309
徐瀛洲先生遺像為令子籀莊明經題309
閔行恭(嘉興)311
偕崔諺卿過太平寺沸雪軒311 太平曉鐘(新篁里十景之一)311
朱錦(海鹽)313
六為庵上樸壽堂扁成和張丈廷濟韻313
胡大年(嘉興)315
冒雨访太平寺晓峰上人315
周震(嘉興)317
戊子歲旱議濬莘谿作詩以諗圖志317
周夢良(嘉興)319
南園小憩319
王福申(嘉興)321
雪後過太平寺沸雪軒321
陳鴻誥(秀水)323
吊元陸處士墓323
周汝珍325
丁亥十月壽草堂牡丹忽生兩花同人有詩見諛賦此答之325
周兆和(嘉興,閨秀)327
和夫子戊午四十初度述懷五首錄二327
范德鏡(嘉興,閨秀)329
暮歸丁谿329
江麟瑞(平湖)330
泊江口330 揚州關夜泊330 十二月五日抵家330 黃沙涇口占331 康新溪口占二律332 二月十七日悶生無聊悼亡妻陸孺人333 聞乍浦賊南抄至徐家埭感賦333
朱鳳岡(平湖)335
朱佑之邑侯招飲珠臺賦此誌()335 讀放鷴亭集懷李辰山先生兩律步高子(廷梅)原韻336 漁()宗兄以自制生挽一聯見示作此和之336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解”字卷),第六七冊2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解”字卷)
沈應奎177
題沈蘭卿(金藻)紫茜山房詩鈔177
沈廷祿179
題沈蘭卿(金藻)紫茜山房詩鈔179
錢祚昌180
題馮雪樵(葆光)綠野印草180
馮遇清181
題馮雪樵(葆光)綠野印草181
李宓182
題俞原水(思源)春水船詩鈔182
沈廷模183
題俞原水(思源)春水船詩鈔183
周士鑣184
題俞原水(思源)春水船詩鈔184
顧金殿185
題俞原水(思源)春水船詩鈔185
沈甲名186
題吳惕甫(恩照)馀事學詩室吟鈔186
徐迺昭187
題吳惕甫(恩照)馀事學詩室吟鈔187
周廷桂188
題吳惕甫(恩照)馀事學詩室吟鈔188
沈梓189
題張冠䒹(文鰲)綠野草堂詩鈔189
許月英(女)190
題香輪女史木芙蓉便面190
陸大松191
題胡碧窗女史(緣)琴韻樓詩集191
施成192
仙蹤淪謫自瓊樓192
張步蟾193
人生莫恨無長壽193
孫映煜194
天涯一樣風花月194
張錦195
入掌明珠證玉環195
朱聲頌196
佛說輪迴信有之196
屈宗建197
女兄峨眉青居士適中表兄意城明府為碧窗同宗叔母辭世三十年矣每讀古月樓詩不禁泫然197
唐翮198
綺閣臨風整晚妝198
沈蘭生199
窗開綠樹翠蔭交199
汪濬200
阿翁早辦研都手200
高廷燦201
綠楊門外水如煙201
王鏞202
彩鸞妙筆有誰如202
馮源203
一枝翠管手頻拈203
查世暎204
夭桃穠李寫芳姿204
馬華鼎205
香巖世界占來多205
唐肇基206
一卷曾傳絕妙辭206
馮文熊207
天教慧質絕人群207
屈家芷208
一夢瓊蕤未是哀208
任桐叔209
情多翻羨無情好209
汪繼熊210
夙擅聰明詠絮才210
朱澄211
如雲鋪海月臨潭211
張步蘐(女)212
神往璚樓第幾層212
蔣清(女)213
東風料峭入簾寒213 題香輪女史木芙蓉便面213
吳恒(女)214
一現曇花了宿因214
祝德綏(女)215
題碧窗女史晚秋鞠蜨圖即書琴韻樓詩後215
孫夢月(女)216
想見薰香坐吟牋216
戴小瓊(女)217
信有吟魂不可招217
徐世楷218
題胡小赮(中孚)杏花春燕圖218
張曰柱219
勞君研農擅巨筆219
吳星躔220
翩翩來集玉堂前220
屈宗談221
簾幕低垂紫燕頻221
施鍔222
二月春風快剪刀222
張煦223
襟痕無恙睇東風223
范新225
燕尾涎涎掠影輕225
張泰照226
聞道江南淑景鮮226
沈藻227
二月花開十里紅227
金瑩228
分明一片神仙境228
金志鴻229
一叢香纈疎還密229
陸世模230
雲箋花管愛幽吟230
張泰勲231
江南二月春光好231
顧際泰232
花信江南有燕通232
黃樞233
東風別墅開花早233
朱之錦234
何不繪百尺松234
陳朱煜235
嫩寒天氣杏花新235
劉鴻熙236
虎嘯橋邊水抱村236
劉鴻勲237
莫說江南景237
胡中孚238
客春檇李勞君硯農為余繪杏花春燕圖氣韻生動頗得元人遺意因憶曩時馬小漁先生下榻山齋詩筒賡倡余賦春燕唫八章故紙猶存新圖甫竟遂書之冊尾敬請詞壇大雅君子俯賜鍼砭并乞酬和峕甲申花朝後二日平湖胡中孚小赮氏識238
全國泰241
煙雲穿破楚天長241
施燮邦243
別後追思歲月長243
沈瀛244
雙雙紅繫彩絲長244
沈沆245
歸來社燕晝初長245
顧廷熊246
十二闌干春晝長246
馬汝楹247
辛苦來從驛路長247
朱鉁248
簾卷蝦䰅春晝長248
施養吾249
春社纔過柳帶長249
施養浩250
屈指離居歲月長250
徐容251
來程飛渡海天長251
沈振鱗252
江南春暖柳絲長252
錢慶福253
紅杏舒華十里長253
吳之俊254
社雨初晴午晝長254
張蘅255
觸物聞吟引興長255
徐洪256
春風一路杏花長256
計錞257
香送三春風信長257
顧燮臣258
春樹春雲意自長258
邵植華259
芳草黏天舊路長259
邵蔭棠260
物是人非寄慨長260
邵藜然261
漫誚涎涎燕尾長261
張燾262
回憶年時意正長262
陸邦杰264
吟伴呢喃引興長264
黃鎔265
花壓闌干春晝長265
陳維任266
飛舞花天興趣長266
陸世楷267
料峭東風歸路長267
胡惠孚269
余生二十有六年仲兄兩橋謝世又十年伯兄小赮捐館自伯兄歿余同氣永離逷矣每欲一敘梗概悲來填膺不能成隻字戊子小春猶子澐彚兄春燕倡和詩泊遺照題辭謀付剞劂余不可無一言以紀之為賦二百四十字即書於兄杏花春燕圖後以誌哀痛之情辭之工拙非所計也269
胡潢271
詠花人去春林孤271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吹”字卷),第六七冊1

第六七冊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吹”字卷)
柯鴻逵9
題梅半崖緝毳廬9 訪潄冰上人不值10
柯汝鍔11
全受百窮士也亦奇士也頃在徐心稼齋頭言其近況因賦此詩12 題掃愁帚13 客至14
朱鴻旭17
春首齋居書懷(八首錄二)17
朱維誥19
送金佩和還江南19
朱本晉21
觀我詩21
朱兆封23
送趙鴻軒游石城23 柯淪瀛移居詩24 姑蘇雜詠(十四首錄二)26 懷柯淪瀛兼寄陳作霖27
朱國淳29
獨秀峰29 放榜日作30
盛時霖33
己未七月題曹薺薌表姪咸熙采菊思親圖33
朱善驥35
題高偶耕表兄偶耕圖35
錢寶惠37
生春用元微之韻(二十首錄四)37
錢寶宣39
生春用元微之韻(十首錄二)39
陶琳41
題畫41
殷樹柏43
宿水天禪院為秋壑上人畫水仙43
孫福清45
辭郎洲曲(宋陳璧娘送其夫張達赴厓山之難辭別於此一名侍郎洲)45 題唐王君墓47 書薦卷簿後48 偶得佳卷主司彭子嘉右史有嫌小疵遽遭勒帛再三力薦始邀首肯及揭曉則曲沃名士衛生天鵬也感賦一律49 晉祠訪楊處士聞於數日前化云悵然賦此50 歲暮述懷51
錢梠53
生春用元微之韻(十首錄二)
鍾文烝55
穀粱經傳補注後序律句四十韻55 翌日又以前詩未盡之意率成二首61
錢卿鉌63
題曹季襄(咸熙)采菊思親圖63
沈梓65
題曹季襄松風堂讀書圖65
吳學浚67
題仁和范鴻書閩南游草67 題桐鄉閨秀鄭靜蘭焦桐集68
馮賜莊69
書王子安滕王閣序後69
顧升誥71
初秋同陳春霞游斗姥閣71 天香樓看梅和吳榕園韻72 李易安酴醾春去圖象夢華屬題72
崔以學75
顧兄半村先生遺詩刊竣余弁散文於首復書韻語於後嘉其伯子六泉宗歐之克承先志也75
崔廷琛77
鬥蟋蟀用韓孟鬥雞韻77 清籟閣聽郁荻橋(載瑛)彈琴79
吳松81
述懷81 次和草亭秋夜露坐風過簾旌滿坐涼如珠秋露濕羅裳兩三人語82
徐元琛83
芍藥84 珠蘭84
陸超陞85
雙橋85
黃中杰87
城南隅訪魏塘書院舊址感賦88
陳鬯曾89
嘉善孫君文鳳於同治元年三月庚子戰死中江涇年二十有一作詩哀之89
程兼善91
為沈子脩(聞喜)題其弟全脩一蜨遺墨91
錢星海93
為沈子脩內姪壻(聞喜)題其弟全脩墨蜨遺蹟93
張天翔95
己未七月走卒張慶耀負友骨歸自新疆以詩紀之95 出東門行98 楊老嫗99 思歸100 九月廿四日雅堂兄自禾城賊中至101 十一月初六日雲門兄自常熟賊中至101 寄蘊山京師102
范祝崧103
暮春雨後漫興103 客自杭州來述被難顛末甚詳惻然賦此103 申江旅次晤邢小尹太守(德裕)時自江西至浙江求子尹師骸骨不得105 丁丑硯歌為張少泉孝廉(義增)賦106
王徐庠109
題曹季襄迎旭齋圖110
王鼎華111
題曹季襄松風堂讀書圖111
崔嘉勲113
題曹季襄松風堂讀書圖113
許文勲115
題葛煜珊表兄(金烺)遺象(四首錄二)115
江錫爵117
題葛煜珊先生遺象(四首錄一)118
何之鼎119
偕張欣木游呈門119 獅子林119 呈劉融齋師120
王樹敏121
子脩屬題令弟全脩茂才遺墨121
李世楷123
題劉哲卿執桂圖小象123
李廷棟125
游某氏故園125
朱辛彝127
晚泊吳江127 自王橋至五溝營128 題畫128
朱景藩129
傚袁海叟白燕和沈大子脩129
朱景行131
送李藝淵觀察回秣陵(二首錄一)131
高全棟133
題錢塘丁氏節烈記133
施蔭庠135
為子脩題其弟全脩墨蜨遺冊135 感舊136 孤吟136 閒愁137
張寅燮139
和項琴莊同年韻139
沈景謨141
岳王祠在麻邑城南祠前有秦檜面縛北向雷殛其首141 麻邑城西相公廟有鐵佛二尊爰賦鐵佛行141 將赴杭州秋試贊思託寄家書悲其欲歸不得也賦詩言別143 題曹馴夫姻長柳溪春泛圖143 答朱強甫見懷144
朱文柄145
和贈項琴莊乃登145
王承烈147
游胥山疊韻呈外舅147 白露夜作三疊前韻148
程鍾祥149
立夏前一日重遊胥山夫放誦先有詩見之依韻和之149
姚靘151
生春用元微之韻(十二首錄二)151
李介祉153
生春用元微之韻(十首錄四)153
錢仲愉157
生春用元微之韻(七首錄四)157
錢叔琬161
生春用元微之韻(十二首錄四)161
錢元吉165
孫茂才文鳳殉難弔之以詩(四首錄二)165
沈印齡167
書外子穀粱經傳補注後167 題孝經義疏補168
吳元凱169
展墓至楊家牌樓有碑覆地不能讀其文也169 扁舟170
吳若準171
辛巳初秋送沈少畹之桐城省親171 壬午臘八後一日送蘧庵妹壻歸省172
(共五十八人,閨秀六人,寓賢二人。)

檇李詩繫姓名索引(“風”字卷)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風”字卷),第六六冊。
屈伯剛鈔寄
屈學洙471
題天生橋472 上達村龍泉472
屈世華473
弄珠樓歌473
屈作梅475
挽胡怡庭明經續配鄭孺人節烈詩二首
屈作霖476
挽胡怡庭明經續配鄭孺人節烈詩六言四首476
屈為鼎477
題錢數峰先生士登秋林宴坐遺照一首477 和弟為章游西園詩一首477
屈宗建481
同邑胡緣香輪女史(碧牕)琴韻樓詩題詞一首482 又題錢數峰先生秋林晏坐遺照一首(見錢蓮君明經抄本)482
屈宗談483
蠹魚一首見同邑錢朋園(步曾)百廿蟲吟483 又百廿蟲吟題詞一首483 題劉瑞圃(潮)卷勺園圖二首484
屈庚輿485
拜先外祖墓(烏程閔鶚元也)485 三君詠485 高藏庵(三祝)486 張海門(敦瞿)486 陸桂湘(潤章)486
屈家芷487
胡香輪女史琴韻樓詩題詞二首487
屈家蘅488
白蝙蝠一首見同邑錢朋園步曾百廿蟲吟488
屈家蓀489
題華亭姜氏賓興捐田錄一首489
屈為彝491
病中雜詠493
屈毓英495
前明劉無憲帶川公祠(在乍城東門大街今廢)495
屈壽椿495
誄顧書臺一首495 ()步營中懷陳蓮尗景邁一首496
屈秉恒497
落花四首次徐花農太史韻497 落葉四首次惲季文中翰韻498
屈傳銜499
荷二首見輶軒續錄茲補後二首499
吳瑛(吳若華,已入續詩繫)501
芳蓀書屋存稿序(其父吳侍郎作)501 秋暘(同大兄閬夫聯句)503 題存璞園二首(代父作)503 代父題嚴存璞獨坐幽篁圖504
(共十七人 閨秀一人)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松”字卷)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松”字卷),《檇李詩文合集》第66冊。
此冊從《當湖人文逸》錄出。
沈君楨265
梅花265
許丕祚267
掃和靖先生墓267
許丕猷269
壽李潛夫先生六十269
陸錫禮271
送元徹上人271 秋柳271
朱之鑑273
丙戌寒食273 過周道腴先生故居273
周宏起275
送沈藕庵入都謁選275
戴本277
暮春感事277
朱九先279
登龍湫山訪宋爾恒279
翁鉉281
游陳山過李潛夫茶話281
朱治283
雍及家仲史公登獨山分晴字283
沈應鈴285
題畫卷蟹285 題畫山水285
姚廷瓚287
送陸南香北上287
錢起隆289
擬古雜詩二首289
吳揚曾291
金陵有感291
張漢年293
集鱸香堂賞洋杜鵑花294
馬亶錫295
越王祠附祀諸臣詩295
施天苞297
送紹興太守覺羅玉齋先生(百善)還都門297
金起堦299
辛丑除夕張希和孝廉泰山記游草置梅花右設蔬果酒脯以祭299
吳誠301
過卷勺園贈主人劉瑞圃(潮)301
馬煊曾303
題張怡亭校獵圖303
張紹曾305
浦山先生過飲十杉亭分韻得低字305
張紹高307
梧竹庵觀梅307
林中獬309
贈同里劉瑞圃先生潮309
吳鈿311
游東湖塔院311
馬煜312
月夜渡江312
孫漣313
九日313
潘潛昭315
游菜薺山315 太暉留滯都門遙有此寄316 抄陸滌齋詩稿畢題於卷後316
孫熊319
謁唐右拾遺希韓公墓319 余性嗜茶嗜糖嗜煙草煙草起明季盛行未久糖則自唐傳流未見題詠宋人多茶詩然所詠止是碾礂茶各賦一篇320
許河323
絳仙甥女抄經遺影題詞323 四癖齋詩為柏笠漁作323
林樸325
寄題許齏生望簾覓句圖四首325
陸錫智327
紅葉篇327 蓮瓢詩意圖為翁二寄塘同年(紹海)作327
辜典韶329
唐子畏秋林策杖圖329
干立331
秋杪同人游雅山憇潮音寺331
楊某333
題壁333
錢智林335
武林舟中335 花朝日澥薌弟(椒)招同人集數峰草堂分賦得雨字336
錢德咸339
朋園姪孫步曾遷居寶勝村賦二律示之339
劉淳341
樂志廬閒居述懷341
路守管343
西山探梅和朱雅山原韻343
伊杓345
雪廬圖345 送友之會稽謁秀陵345
殳煥347
三竺道中347
程春349
即事349
朱方城351
贈別丁稼軒分司351
程恩溥353
題黃鶴樓扁舟訪友圖(四首錄二)353
屈家蘅355
白蝙蝠355
陸潤章357
除夕口占357
徐金鏡359
萬松臺歌和陸春林鎔359 松陵舟中述懷360 毘陵361
黃鵬飛363
題黃姑竹枝詞364
何慶照365
題藏衫詩鈔365 懷方丈鐵珊366
唐廷愷367
櫟齋367
屈欽隣369
題錢朋園紀游草369 題錢朋園聞鸮樓紀游草371
沈廷祿373
過家蘭卿金藻紫茜山房出眎近詩即書其後373
徐元琛375
秋晚375
張鶴書377
于忠肅公祠祈夢曲377
時元熙379
荻橋師見示觀水唱和諸作謹步原韻379
錢耀381
姚烈婦詩381
劉以焜383
劉烈女詩383
沈寅清385
題俞原水(銈)春水船詩鈔二首385
張益堅387
東湖晚眺387 松聲387
方釗389
東湖嬉春詞389 題顧蓉坪(邦杰)雙峰舊隱圖四首錄二389
劉其清391
黃節母詩391
楊二酉392
客夜392
蔣照393
乙卯春日家君招古懽社諸公集古藤書屋席間即事分用古人詩韻拈得楊訪齋人日出游湖上詩韻393
胡廷楨395
溪上晚歸395 夢遊晚山和曹丈琴川(葆辰)韻395
沈宏397
詠懷八首397
陸季琬401
梅花三首401
吳光酉403
題馮容大松月圖403
俞嶔奇405
題汪柯亭玩鶉圖二首405
江三鳳407
漂母407
沈廷燦409
二把手409
陸宙種411
壽姚鱸香先生七十411
楊于高413
廣陳鎮訪趙彝齋先生故居413 送窮日作413 過西林禪院有感414
朱和417
題虞翁老舅兄荻蘆圖417
何文煥419
題錢朋園念舊詞419
葉廉鍔421
送灶詞421 粥鼓(限三江十六韻)422
鍾步崧425
題漢宮春曉圖425 過壬寅陣亡叢塜426 篁山訪錢澥薌先生椒427 雨後同林笛仙(福熙)南邨散步427
錢煜429
移居429
林福熙431
送燕431
時蘭432
題俞芷衫九溪終隱圖432
朱鼎鎬433
寄山竹齋鳳輝433
高賜孝434
題韻篁樓遺稿(嘉興王秋霞女史所著)434
屠某氏435
彈棉花435
陸荷清437
春草437
胡繡珍439
對月439 花朝439
王靜儀441
黃節母詩441
孟慧蓮443
則古堂觀紅梅443
邱杏445
春日書感445 自悼書以貽外445
高孟瑛447
黃節母詩447
汪毓英449
養花449 春閨詞450
高壽萱451
黃節母詩451
林枝秀453
春日懷蘭姊兼憶湖中風景453
陸少默455
登弄珠樓455
李受琪456
秋日擬游弄珠樓不果456
陸楚玉457
游弄珠樓457
楊慶珍459
寄張文心甥京師459
元璿461
東湖客舍懷舊寄陸我謀461
元志462
東湖坐雨462
覺苑463
弄珠樓463
顧陽光465
登弄珠樓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