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深”字卷)
曹元方7
邯鄲9
金永昌11
蔡貞女詩11 繡水華觀光百歲壽詩時己未十月十日13
胡光龍15
丁酉夏日臨宋石門真蹟15
嚴光錄17
移家南村17 客邸遇洪五瀚文17
王鴻宇19
滄浪亭19 夢與許晦雲月夜泛鏡湖19
陳源21
喜父執任徵五先生枉遇21
楊世清23
題北舫遺稿23
胡漟25
盆中金魚25
張清濂27
戊戌冬日厚薌姪建祠南園奉高曾祖考等栗主春秋祭祀敬賦二律以誌景仰27
張承祖29
丙戌重陽同人聚飲式卿表兄適園翌日主人索詩賦呈31 有感和壽臣妹丈韻32 秋砧33 秋衾33 詠雪33
趙淳履35
題劉瑞圃南磵訪僧圖35 同友訪張氏涉園35
沈玨37
紀別詩四首37
張紘43
答意林43 野步45
沈曾植47
四月十七日得蘗庵宧訃音47 七月廿七日為蘗宧百日禮懴於清涼下院病不能與哭不成聲詩不成句魂兮歸來哀此病叟50
周福柱59
胡處士天岫山將歸硤石野渡客舟已發同會稽沈秀才飛池躍集小齋分韻59
劉錫勇61
茶醉詩61
張祖廉63
題沈藻卿畫雙鴛64
吳徵67
南屏輯印三世遺詩屬題67
徐煥謨69
贈盧蓉裳(福基)71
張宗英73
題畫水仙73 題畫菊73
錢志澄75
晉北之官楚南詩以誌別75
錢振聲76
辛未十一月初五日為兒子(健)四十生朝余自七月十二日臥病至今才有生意口占數語誌幸76
共二十二人,內明一人,閨秀一人,補二人。
月度归档: 2022 年 3 月
檇李詩文合集七十冊(3)
檇李詩文合集七十冊(3)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歌”字卷)
張大有313
贈江右習君313 和徐秋沙丈313
張季文315
除夕抵京315
張奇齡317
聽琴317 渡瓜步319 渡蘆溝橋320
周行321
生還途次和沛孝廉閻爾梅韻321
張亶齡323
屠三朋喬梓歸禾323
錢鴻325
賁湖秋望325
沈純禔327
家園327
王澐329
乘雨宿北山禪舍329
張頤331
十年霜雪老黃門為螺浮弟賦二首331
沈曾懋333
靜宜軒漫興333
周輔奏335
題西安明府陳北溟(鵬年)浮石集335
張時中337
長相思337 囝扇郎338
潘兆新339
過諸灘二首339
周福祚343
送希文入都343 遣愁344
童申祉345
詠古345 送查德尹之廣陵345
張元龍347
山行347
孫景燧349
雪夜感懷349
錢樾351
沈母萬孺人節孝351
錢元昆353
村居即事353
沈芳潤355
頌海鹽王明府355
姚晉錫357
頌海鹽王明府357
張應奎359
題蘭江兄觀泉圖359
黃仙根361
舟中望九華361 登漢陽城361 自題山水畫冊362
尤鸞363
中州懷古363
張伯魁365
山房即事365 寄呈蔣穎芳先生365 寄江山渾子居(敬)366 再至蘭州奉調軍營366 再請終養留培園明春同歸366
崔應榴369
蘭谿吟369 建溪行370 甌寧道中370
吳武曾373
冷泉亭小憇偕仁和曹葛民(文昭)作373 題顧湘帆(際泰)詩稿374
吳鳳前375
錫山驛舟夜375 得家書375
鍾王杰377
十二月二十七日第三番雪作377 東平州旅望378 道中雜詩378 縣齋雜詩380
錢有序383
敬步從兄宗伯公西江試院雙桂歌(有序)383 夏至日同人作用西澗先生原韻384
胡焯387
槜李道中晤朱池庵387 立春前一日到家387
何岳齡389
遣悶389
任雲飛391
題陳蓮塘(昌焌)棲館攄懷(四首錄二)391
陳翰芬393
贈褚二梅孝廉(四首錄一)393 蒙陰道中393 故友吳門葉香士作尉香河縣過無錫有他日衙齋忘不得一篷風雨過龍山之句繪於扇頭書畫兼絕香士一官潦倒客死樊輿黃壚久空青山無恙扁舟過此能不凄然漫成一律誌感394 抵里門與鄉人話394
徐元章395
竹齋族祖來寓小桃源室聚話即次其感事韻395
嚴大經397
題小桃源室聯吟圖397
戴陳常399
春日游張氏園399
張鼎401
題何衡山潄紅山房詩集402 賣蝗謠402 永安湖雜詠403
陳令儀405
和曼壽喜雨詩次韻405
陳令瑜407
和曼壽喜雨詩次韻407
盛慶瑺409
和曼壽喜雨詩次韻409
曹庭筠411
題畫詩二十首為陳念葊忠敩作(錄二)411
任端良413
客舍聯吟時與沈丹卿潔齋(守廉)叔姪李仲爰(維焜)止亭(維煇)昆季徐子靜(元鼎)朱文伯(文暉)家蘭階弟(元良)同寓413 由曹娥江赴剡城就周子莊大令(祖升)聘也歲辛酉余挈眷避亂曾過此也燈火萬家舟車絡繹今則追憶前塵不堪重問矣413
顧燮綸415
岳陽樓題壁415
陸以銜417
懷方崧三417
吳本履419
次伊太守京口韻419 楊柳灣謁朱梓廬先生賦呈419
張邦慶421
秋夜有懷421
張賜采423
嘯巖招飲桂花新釀即席用東坡韻呈謝423
馬國偉425
自題鄂韓聯吟圖425
馬用俊427
自題鄂韓聯吟圖427
徐人傑429
題吾學編異姓諸侯傳後429
趙衡銓431
九日懷琴舫431 再謝蘧夫送芋431 哭琴舫431 虎倀行432
張鐵華433
新聞紙433
張德明435
己卯秋夜夢中得詩一聯因倚枕續成之435
張廷棟437
春夜聽雨不寐437 嘉平月十九日即事437
黃華鎬439
留別渼州人士439
黃國瑚441
感秋(二首錄一)441
徐振常443
癸酉人日寄家書題後443
談庭梧445
武原竹枝三十首(錄四)445
談文烜447
秋碪447
沈效麟449
過龍江關449 答化夷生向(姓田氏五寨苗人)449 壽翁馬明道年百四十歲水西天竺人家在交趾去年朝貢賜號馬壽星授鳩杖馳驛南歸予渡江晉謁辰陽驛舍聆其敩旨云世有三教總歸一源孝敬為重脩心為主耳到處則榜示曰清真指南說亦希世奇遇也喜賦紀之450
邱丹453
題鄭正叔韻谷居453
張星455
病起逸興455
吳人逸457
同徐慧師訪夏惠霖賦贈457
陳敬459
歲暮書懷和富香吏茂才開益459 東郭459
趙蓮461
春日苦雨461 自贈461
朱美英463
菊花463
沈雲芝465
秋雨465
劉冠昭467
吸江樓467
汪仲洋469
海鹽塘上作469 與王竹嶼別駕陪撫軍帥仙舟先生履勘海鹽縣海塘作(王名鳳生江南江寧人)470 晏思堂472 障海樓473
許瑤光475
八月475
共七十一人。內明三人,方外六人,閨秀三人,官師二人。
檇李詩文合集七十冊(2)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漁”字卷)
謝錫教219
登歷山感懷二首219 送徐山人還秣陵220 感時二首221 燕臺送漏仲容還越時仲容家在燕222 甲午讀書洪光寺時與同社諸子載酒香山唱和為樂頃同朱越伯過山中追憶舊游忽忽廿載感歎存沒愴然于懷率爾成此222 歷山亭223 送梅山人223 早秋集彭將軍別業223 元夕同李元白徐長東徐仲容集王孟夙寓齋224 虎邱弔古224 病懷224
曹履泰225
題補夢句225 遠山225 登滕王閣225 辭滕王閣226
鄭時敏227
過澉浦有感227
黃仙崙229
壬戌元旦有感229 壬戌除夕前一日229
富禧231
上巳雨後偕朱芷閭莊書田兩同學暨僇王言舅氏泊舟虎阜小飲231 夜宿寧海寺與查初白清談竟夕231 同董呂音朱荊門看潮232
吳修233
紀別233 旅夜寄兄233
許栽235
過鐵村草堂賦贈主人235
金衍宗237
晨出清波門至天竺返憇凈慈寺237 警石出手臨籜石宗伯所摹元蘇宏道書延祐甲寅江西鄉試石鼓賦八首并跋及詩卷屬和239 寒食穀城山道中送從弟曉峰之任城241 移居外舅家241 憶女京師242 風蔆242
曹森243
寶塔灣即景243 自萊蕪至濟寧途中口號243
蕭應櫆245
海上閒步245
陳敬祉247
行抵廣州247 錢王祠247 雙璧吟248 贈黃梅李丞(祥鳳)時在武昌249 黔中山行(三首)250 庚戌槁歌251
陳震省253
過褚潄六(潤)天香書屋即次其題四癖齋韻為贈253 簡姚一虹(文仲)253 四月杪金小岱(鴻佳)見過信宿挹翠樓䛡舊感賦253
吳超元255
和姚晴江杜娘餛飩原韻255 春雨255
朱秀鍾257
歲暮客中醉後感懷257
何豫培259
初夏閒居259
陳廷獻261
夜泊女埠261
孫某263
病起偶成263
徐克祥265
同治甲戌秋日重游泮宮術懷(三首錄二)265
徐寶謙267
晤孫丈賓花於拈花吟館聚首月馀歲晚將歸作此贈別267 己丑二月十九日再題雨香室雅集圖仍用笠湖丈韻268
徐福謙271
余官海昌之二年葺學署得古磚一邊有永安五年七月廿五日東郭十一字遂製為硯而名其齋曰永安硯齋詩以紀之271
張熊273
題畫273
吳滔275
寄張硯隱275 畫李北溪故址275
蒲華277
自題朱竹水仙277 自題墨竹紅桃277
徐金綬279
敬步祖父重遊泮水原韻279
徐多紳281
胡菊鄰(钁)出梅嶼感舊集見示內載馮小青事甚詳名流題者滿矣因附四絕句(錄三)281
邵承炘283
題項琴莊(乃登)詠物集283
朱冠瀛285
避地285 三月五日夜作285
顧賡虞287
畫鴈呈琴莊同年287
張晉福289
自題墨梅289
沈焜291
己未五月五日抵曲阜越日為仲夏丁祭之辰燕庭上公命章梫王舟瑤劉承幹林鶴年章華及焜隨同行禮恭紀二首291 佛頂山觀日出呈翰怡京卿291 約甸丞拙存酒家小飲十馀年無此樂矣不禁興發292 宿方廣樓樓在石梁上293 同公渚公孟舜伯渡海登青島293
徐蕙貞295
送別三弟七絕二首295
徐自華297
九日閒興297
共三十二人,內明二人,閨秀二人。
呂葆中299
同吳孟舉(之振)九里塘看牡丹299
金壽松301
題徐潄珊永安甎硯齋圖301
范奉璋303
題徐潄珊(福謙)永安甎硯303
胡钁305
題徐潄珊先生所藏永安甎硯(二首錄一)305
又補四人,共三十六人。
檇李詩文合集七十冊(1)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理”字卷)
朱琪9
呈初白先生9 題家書後10
沈遠11
病愈和山子弟原韻11
周岳13
寄睢陽僧雪立乞畫13 過東溪訪淵默禪師13 春愁13
沈登15
過山子叔力圃同孫謀兄分韻二首15
胡璉17
訪友留飲17
吳源逵19
魯庵晚歸19
張年21
訪友21 喜雨21
吳端木23
建陽道中23
朱琛25
過觀瀾精舍25
沈珽27
寄子上家孟27
姚模29
同諸子過澹園先生齋29
朱璡31
十六夜偕咸三齊生菘塍廣涵孚上諸子小集31
馮鍈33
客都門朱竹垞夫子招飲歸途卻寄33
涂允陵35
酬武原彭仲謀見寄35 過王秋槐先生墓35
蔡燿37
送武曾北上37 秋日雜詠39
李兆鋐41
過梅溪訪西公41 獨酌漫興41
李允銓43
留別友人43
鄒天嘉45
西村45 次韻項東井過祖香居訪桂小飲45
陸競烈47
借山上人結廬西溪次雅坪叔原韻(三首錄一)47 四疊韻答沈南疑(三首錄一)47 五疊韻柬孫嘯夫覽(三首錄一)48 秋日與徐竹田孫嘯夫沈南疑借山上人集飲分韻得十五咸48
錢德震49
題汪柯庭所藏屐硯49
郭元貞51
題汪柯庭所藏屐硯51
俞嶔奇53
題汪柯庭玩鶉圖小影53 讀柯庭哭子詩次韻奉慰53
周平世55
題汪柯庭墨蘭55
蔣士弘57
題汪柯庭墨蘭57
徐本潤59
題汪柯庭墨蘭59
毛蕃61
題汪柯庭墨蘭61
蔣廷棟63
題汪柯庭畫蘭63
錢以垍65
題汪柯庭墨蘭65
沈銘慎67
題汪柯庭墨蘭67
周振瑗69
題汪柯庭墨蘭69
何祖仁71
題汪柯庭墨蘭71
沈天基73
壬子歲饑感事73 池州秋夜73 穎上聞蟬寄雲椒侄74 蒻塘招赴西城夜話為雨所阻74 石門洞(劉誠意讀書處)75 長歌行75
陳秀77
秋懷四首同毛溪南作(錄一)77
楊堃79
涉趣園十詠79
孫墉83
秋日同柴(源)趙(晉)釋(禪一)孫(潭)朱(倜)泛湖次(禪一)韻83 江南行83
陳詩庭85
題朱頌安(仁榮)桂軒小稿85
潘鴻謨87
胥山懷古87
金光烈89
送朱香泉(珮)歸梅里89
周善咸91
下弟南歸內子賦詩相慰和作91
褚全德93
小姑山93
沈人俊95
題朱竹垞先生曝書亭著書硯95
鮑清植97
題朱竹垞先生曝書亭著書硯97
李貞木99
題朱竹垞先生曝書亭著書硯99
陶謙元101
題朱竹垞先生曝書亭著書硯101
盛福鐘103
題朱竹垞先生曝書亭著書硯103
錢鍇105
題朱竹垞先生曝書亭著書硯105
陳鸞封107
題朱竹垞先生曝書亭著書硯107
富遇恩109
讀崔彥鸞十六國春秋一百三十首錄十八109
曹世模113
題桐陰消暑圖113
韓鴻序115
郭肖翁焚馀印存115
周城117
目疾117
岳澐119
懷陸處士119
沈光春121
今年風雨屢作春已過半尚未開霽游興頓阻書以自娛121
鄭湘123
秦淮雜詠次蕭蕭齋(繼龍)韻123
沈亨惠125
題姚養恬(吉祥)竹雨吟鈔125
沈寶禾127
題姚養恬(吉祥)竹雨軒吟鈔127
沈瀛129
題三弟夢花凝碧軒遺稿129
沈淳130
題夢花三兄凝碧軒遺稿130
楊建131
醉後遣懷示錢叔美以堅六和塔觀濤之約131 秋柳131
王福祥133
生日言志133
杜文瀾135
題周樂泉(坤)勺水集135
汪存137
板橋晚步137 夜行曲137 自題詩集138 題黃鶴樓尠有步崔韻者詩人黃仲則得坐來雲我共悠悠之句人謂壓倒此韻余浪跡江漢時焉游憇不可無詩以紀之亦依韻屬句如左139
吳朔141
詩稿被竊復還喜而有作141
汪大辰143
崇川新樂府·喫白水143 二婚媒143
錢發榮145
李君少園屢餉檇李賦此奉謝145
陸壬林147
題項琴莊大令息園詠物147
錢遵訓149
題金紉芳女史(蘭貞)繡佛樓詩鈔149
王甲榮151
寄金篯孫同年次贈詩韻151
高寶鑾153
題績溪章烈婦153
任壽彭155
鞠友師挽詩(四首錄一)155
譚日森157
李少園徵題龍湖槜李157
吳賡廷159
李少園餉檇李159
陳枝萬161
李君少園屬賦檇李率成二絕奉答161
楊伯潤163
有懷163 四月廿六日嘉興陷有客自城至鄉細述被難狀感賦163 錢叔蓋印存為邕之題164
陸費燮165
題楊俊三(杰)硯緣圖165
吳穀祥167
自題松風水月小象167
郭似壎169
題仕女寫斜倚薰籠坐到明句意169
余霖171
題松磵聽泉圖171
程宗伊173
壽葛詞蔚丈(嗣浵)173
朱文柄175
題松磵聽泉圖175
金猷琛177
自題六十小影177
金猷琳179
題設色紅梅壽葛詞蔚年丈(嗣浵)179
褚輔成181
抗戰八詠181 六十六初度(詠於漢臯)181 六十七初度(詠於江津舟次)181 六十八初度(詠於川東萬縣)181 六十九初度(詠於自蓉返渝途中)181 七十初度(詠於渝城嘉廬)182 七十一初度(詠於昆陽海口雲豐紙廠)182 七十二初度(詠於昆明翠湖客舍)182 七十三初度(詠於萬縣上海法學院)182
瑞元183
秋信183 秋味183 秋境184 秋影184
朱緒曾185
題朱竹垞先生曝書亭著書硯185
周栻187
題朱竹垞先生曝書亭著書硯187
審淵189
春日喜友人重訪189
清潤191
秋日客至191
定暠193
雨中193
超崇195
村居195
隱禪197
拳石歌197
魏玉英199
涉趣園十詠199
許英203
展先人墓作203
楊文蘭205
戊申夏自閩回浙夜泊錢唐江上205 秋懷206
王文瑞207
詠檇李和眉壽老人韻錄呈少園先生郢政207
嚴鍼209
外子下弟南歸賦此奉慰四曡前韻209 感懷210
戚士元211
題桐陰清暑圖211
魏玉英(有目無文)
金衍安妻(有目無文)
嘉兴女子师范学校
3月15日。答南湖景区徐女士:民国元年(1912)三月,郊区马厍汇人方英(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学堂,原在江苏常州执教)回到故乡,在方於笥、计宗型等的支持下,选定南门范蠡湖畔吴公祠为校址,创办女子师范学堂。女师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修业五年(预科一年,本科四年),培养女子小学堂教习。后为便于学生实习,又添设小学及幼稚园。创校初,经费不足,方英变卖金银首饰来弥补。女师除按政府规定设置文化课程外,还开设刺绣、缝纫等工艺科及商业簿记、会计等选修课。民国十二年(1923)秋,实行新学制,浙江省决定将各省立师范并入当地省立中学。于是,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并入省立第二中学,在省立第二中学设三年制师范讲习科。同年,嘉兴女子师范停招师范生,改招新制初中科,后于民国十七年(1928)改为女子中学。见《嘉兴市教育志》第285-286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檇李詩文合集六九冊(4)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通”字卷)
莊友仁419
孟秋雨霽419 永夜自適419 曝日420
莊際盛420
梅花420 題菊420
莊嘉421
蟋蟀421
莊鳳藻422
春日登煙雨樓422 詠鏡422
莊鳳苞423
空翠風煙423 胥山松濤423
莊高424
環碧雜詠424 傾脂河425 秋雨招友小集僧舍425 雨中游雪林寺426
莊錫禮426
春雨遣興427
莊仲芳427
初夏淫雨427
莊善繼428
秋海棠二首次韻428
莊伯鸞429
上巳雨獨酌偶成429
莊敦仁430
竹筼表兄出使泰國蒙召賦謝430
莊孟廉431
白秋海棠431
莊森431
樅江晚眺432 重九與李贊臣登高432
莊氏433
詠菊433
陸文海435
題雪中蘆雁(有序)435 答許芷湘明經遭兵燹避亂遣興原韻二律(錄一)439 題山中養道圖七律二首(錄一)441
陸文鼎443
絕命詞七首443
孫鴻壽447
新歲觀兒童放地龍447 丙午秋日買菊數種適內子五十初度詩以壽之447 鮑馥生兄善栽菊折遺數枝詩以謝之448 題李小秋兄深山訪友圖448 題孫稚山柳溪泛棹圖449 謁陶溪暢王廟上人450
曹灴453
小普陀453 永隆橋大榆歌453 干巷竹枝詞455
曹應穀456
得家弟書456 題朱小髯(光昭)蛩吟小草457 去官後僑寓成都為南歸計感懷八首之二457
曹銜達458
游大明湖和歷城令458 汀州試院雙柏數百年物也李鐵梅學使同年首賦一律余為繼聲459 送孫又五弟柩歸里459 舟行即景和鐵梅460
曹士鋐460
寄友460 戊申端午後一日宿峽口題壁461 明日阻雨不發再留一首462
曹廉鍔462
草蟲吟462 庚午三月襄垣道中遇雪和王筱崖學使韻463 夢中得農字一聯枕上足成之464 友人索觀拙稿搜行篋不得想束裝時遺卻矣戲成二十八字464
曹光鎰465
東郊晚眺465 雨過465
曹景泗465
秋雨篇465
曹治豐466
題程道南循陔采蘭圖466
曹秉章467
寄心篇示鄭州羅大(鈞)南昌萬二(澐)467 苦寒用鮑明遠苦熱行韻467 黃婆墩468 亭亭青琅玕示伯平469 出門三章469 相國寺觀艮嶽石470 樓少尉詩(并序)471 女兒酒歌476 陳仲英丈(文騄)自臺南內渡道出滬上遇東洋車傷足比來吳門喜獲晤對出飛災行見示酬以長篇477 岳武穆王銅印歌479 題唐贊襄明經(際虞)湖天一笛圖481 快閣弔放翁482 殺氣482 威遠城晚眺482 過葛安之判官補讀廬483 謁李供奉祠483 謁杜工部祠483 哭周表丈(士鏜)484 蓉臺叔祖出所藏聖祖仁皇帝賜先少宰御用松花江石硯命賦484 秋居雜詠(四首錄一)485 贈鄧叟485 吳門喜遇錢循陔太守(遵訓)485 陳仲英(文騄)由翰林出守金華過於杭會呈詩二十四韻486 堦水487 西湖雜詩487 好友不來家書久滯日惟攤書枯坐弔古人於楮墨之中暇或行吟荒鄙孑焉塊焉有懷欲白綴之為詩凡得八章488 拙政園490 題唐織襄山水小景491
共二十六人,內閨秀一人。
檇李詩文合集六九冊(3)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窮”字卷)
汪燿239
題朱省齋梅花書屋圖239
茅寶善241
山中雨霽241 曰歸241
葛嗣洛243
黃山雲海贈漢卿244 霜鐘老衲索題244 題畫(榖雨後二日)244
金禮嬴245
寓居武林門外紅桕山莊雲山如畫詩以寫之245 禮天竺觀音大士245 奩中遺詩246
張淑247
題泉南居士杏花春雨讀書圖247
任夢瓊249
贈外249
袁華251
晚坐水榭有懷弟妹251 釣鰲磯251
查節婦253
初夏遯谿即景253
朱澄255
送半帆兄移守閩中256 春山薶玉圖為郭頻伽明經題256 登禹王臺257
吾德明259
題倪修亭拔釵沽酒圖259
顧慈261
秋日雜興261 春暮262 秋懷262
汪鈴263
夜課263
倪端淑265
寒食語溪道中265
陸蕙心267
詠松267 秋日閒居267 秋夜268
張安269
題外子畫蘭270
查若筠271
掃先君子墓歸舟有感271
吳筠273
題齋壁274 題文丞相傳後274 月夜寄杏村讀書半齋275 子夜四時歌275
戴蘭英277
春日雜興277
錢慶韶278
詠唐元宗278
吳慎279
春晚279
周潤281
家書後率成一律寄夫子281
金蘭貞283
杏花283
孫袁琡285
薇雲室題辭285
許若英287
春日有感287
李貞媛289
夕陽289 有感289
馬薆291
美人風箏291
顧蘩293
絕命詩293
潘佩芳295
首夏即景295
沈瑴297
郡齋坐月和韻297 送西雍弟就昏吳興郡閣297
戴小瓊298
秋宵坐月298
沈鑫299
秋夜有感299 詠螢300
楊謙珍301
秋夜感懷301
李畹303
寄外303
沈氏305
初夏雨霽步韻305
朱鈺307
紀宋胡忠簡公事307 沙溪七兄以詩稿屬題率成一律308
徐恒和309
題十柳山人海上觀潮圖309
施芳311
春日同登霞綺閣次韻311
王桂313
秋夜懷人313 薄暮聞笛313
陳茝314
冬夜感懷314
朱蘭315
秋感315
吳文卿317
春仲浣香書屋即景317
鄭以和319
題孫蘊山貞女停琴佇月圖319
徐玉如321
春日讀紅鶴山莊詩集321
沈玉筠323
春日憶玩芳樓梅花書寄壽芝323
陳受之325
寄凈香325
陳葆貞327
秋夜對月有懷外子327 聞粵中有警寄外328
朱美英329
瓶中紅梅329 別歲330
李壬331
由武原至梅里331
朱璵333
自題花裏寫詩圖333 和芙娉女史絕命詩333 周貞女詩334 題畢少英女史百蝶圖335
朱淑娟337
守歲懷親337 初夏即景337
周蓉339
題牡丹畫扇寄外339
吳芬341
鶯脰湖341
吳芳343
冬夜偕姊對飲有感343 春望343 立秋344 劍344
陸費湘于345
次兒宗侃北上作此示之345 歲暮遣懷347
陸費思溫349
白牡丹349
王瑤芬351
柞溪舟中遇雨351 辛卯仲春將隨夫子之官滇南適家大人自金陵來烏戍賦呈四律并寄天涯諸姊妹以當面談352 沅江舟次思家有感寄呈家大人354
陸瑀華355
漫興和定圃兄韻355 舟中即事356 過蠡澤356
朱曰貞357
辛丑春日送夫子之杭州357
唐彤359
春日遣懷359
唐彩361
正月七日喜逸子弟至即和舟中遣興原韻361
黃玨363
題王芑亭先生槜李譜363
錢卿藻365
觀荷365 武林旅舍366 畫蠟梅一枝即題其後366
顧佩英367
寄懷汲民夫子都中367
章韻清369
秋日郊行369 游清福庵憇山家作369
孟慧蓮371
送別祥姊歸四安371
張苕蓀373
秋窗聽雨詞373 書痛374
陳保懿377
秋懷377
張烈婦379
絕命詞379
宗衍381
覺照亭成金蘧園沈天門史遯圃三居士過此賦贈381
盤銘383
舟中即事383 幽居即事384
天曉385
西村暮歸385 玉谿訪少峰丈385
明濟387
即事387
傳心389
春日同人過石屋登青龍山389 夜渡富春江再晤程于一先生389
了學391
過就竹亭391 雲居山房晚步391 真州訪屠琴鄔先生392
法舟393
片雲393
達鑑395
靈巖山館395 德清雨泊396 同葭湖過宋金庭先生編竹齋396
德山397
吳門范敬思過訪次韻397 雨後仙橋晚眺和鷲眉韻397
符守399
野望399
密源401
曉望401 曉起401
達真403
拈花室聽絅齋先生彈琴403
念靜405
贈一如上人405 晚晴訪友405
省空407
秦谿道中407
沈鶴懷409
贈道友劉小海409
共八十三人。茅、汪、葛三人外,皆從《輶軒續錄》錄出。閨秀六十七人,方外僧十四人,道一人。
檇李詩文合集六九冊(2)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問”字卷)
此次鈔奉詩計四十三家
(以下平湖)
陸楙145
讀鶴田兄聖恩記145 都亭春夜145 當湖夜月145 悠然亭觀魚146
韓維鏞147
贈金學錄六十自壽147 題清溪滌硯圖147 九月十五日夜讀家書夢中得句枕上足成之148 冬夜旅舍示兒子左海148 納諒招友148
徐軧149
水仙花149 四十149 壬辰上巳同吳虹舟郭稻蓀(人本)嘉興馮劫仙(僑)吳霞村(鈐)東湖修禊150
張文鰲151
曉起至松麈山房151 小蓬軒151 晚步152
馬承福153
廣陳弔趙子固墓153 夏日偕友訪黃半村丈於還讀齋153 和九日登弄珠樓154 贈徐逸帆154
王文海155
乍浦竹枝詞155
方樹本157
過見山樓觀董思翁墨跡與朱薌圃論畫157 插秧歌157
葉成錦159
德藏寺159 東湖秋望159 秋郊晚步160
俞斯玉161
秋夜161 送方子春歸當湖161 納涼161 悼妾162
陸為烺163
冬夜書懷次蔡春山(依仁)原韻163
徐金誥165
謝友人贈扇165 秋夜感懷165 徐俟齋畫芝166 與友人對飲166
謝雲龍167
燈光山觀潮167 龍湫試名167
徐錦華169
自題黃葉秋燈歸思圖169 出都170 客舟聽雨170 途中聞金陵捷報170
王家梓171
過顧訪溪先生(廣譽)村居171 春水船聽俞芷衫先生(銈)彈琴171 登陳山171 過李辰山先生墓172
吳恩照173
書徐稼甫(奎藻)閩游吟草後173 過嬰山小園173 題子遠蘆庵舊雨圖174 登煙雨樓174
施丙常175
登潤州醮樓175 甲子正月自泰興渡江至鎮江舟中作175 張仲山徵士重遊泮水賀作步原韻176
李䕫飏177
將赴陝西有感而作177 贈天南遯叟王紫詮177 題卞梅嶼孤山待鶴圖178 懷徐似峰(光)178 題姜詩卿海濱釣隱圖178
周光瑞179
鹽溪漁唱179
俞金鼎181
泖水鄉歌181
柯志頤183
題周虞臣(光瑞)鹽溪漁唱183 蘆川竹枝詞183
丁丹桂185
謁李介節墓185 題新倉柯逸雲岐甫昆季所著蘆川竹枝詞185 得陳劍亭泉郡幕中書卻寄186
周如春(武康籍)187
游弁山歸入城憩飛英寺寺僧若海同觀飛英古塔187 天寧寺188 城南紀游188
(以下嘉興)
周世本189
早起獨步189 上元同唫耕子游八景189 游定光寺189 黃梅久雨枕上口占190 夜雨190
錢天樹191
孫桂山為余制印章作歌奉謝兼送都門之行191 暮春偶成遺屈湘杜192
方觀193
梅蘭舟新居193 書感193 閏詞194
方覲195
清溪舟中195 讀嚴子陵傳195
(以下海鹽)
王策197
東平道中197 夜宿黃營址197 泰山五松樹197 外蒲山中普陀198
彭翼乾199
九月二日夜赴郡舟中口占199 送平邑梁少府陞任蘭溪199 雁陣200 山塘200
陶才201
秋日偕丁半閒(曙英)金竹坡(薛鳳)郊外晚步201 月夜懷友201
任克齋203
偕友人雅山探梅203 牛渚磯懷李太白203 春日晚櫂204
朱仁榮(秀水)205
檇李步家竹垞太史韻205 春日侍家大人泛舟鶯脰湖205 游真如寺206
陳廷珪(嘉善)207
夜雨207 哭方笠甫(金鶚)207 登湯山晚眺208
黃坦(嘉善)209
訪友人山居209 雞冠花209
(方外)
賢卓211
題王克三居士槐蔭書屋211 寄虛禪友偕游燈光山口占211 褚氏園探菊212 偶成212
隱禪213
佛手柑213 與五弟心禪夜話213 與一如上人夜話213 山居詠懷214 晚晴候友214
心禪215
山齋自遣215 煙雨樓晚眺215 湖亭納涼215 悼隱禪胞兄216 自題小影216
弘一217
醉時217 春風217 七月七夕在謝秋雲妝閣有感詩以謝之218
(閨秀)
沈摘凡219
寄從嫂219 小輞川219 斷橋殘雪220 西溪220 月季花220
顧慈221
題韻松樓221 冬日兒子(湘任)偕姪輩慧山探梅歸賦詩紀事余亦欣然有作221 秋懷222 刊夫子嬰山小園詩集告竣賦此222
陳珻生223
懷汪心綠外姊223 秋晚詞223 秋日追悼文珊姊223 不寐口占224 泛棹乍川224
張苕蓀225
秋窗聽雨詞225 落葉226 枯花和海門堂兄(金鏞)原韻226
錢蘅生227
碧梧清暑圖227 秋牕夜雨227 曉起看荷227 賀衡卿弟新昏228
章韻清229
夜坐懷湘畹姊229 黃鶴樓先生七十壽229 客中對月憶母230 題話雨山房圖230
檇李詩文合集六九冊(1)
檇李詩文合集六九冊(1)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君”字卷)
戊子小雪節鈔,處芳。
柯鍔(善)9
冬晚9
錢一桂(海)10
杏花10
許鎬(嘉)11
題七姬權厝志11
吾德懋(海)12
寒食即事12
以上卷十六。
張伯魁(海)13
春日懷歸13
馬國偉(海)14
枯樹灣訪何春諸先生不值14 秋夜蔣華隱至14
朱鯤(海)15
靜鑑亭月下小飲15
李超孫(嘉)16
貞女族姑為介石族祖第三女幼字雲間蔡氏年十五蔡氏子殤堅持貞志今蔡氏來迎姑遂歸之慘然有作16
孫駕鼇(海)17
登獅山17
張躍麟(平)18
懷文庵叔18
以上卷十七。
陳光鑾(秀)19
得家書知卜居已定感賦19
李瑴(嘉)20
古芸出畫扇見贈并承諸同人題詠賦謝時得往揚州畫以留別20
以上卷十八。
沈寶麟(嘉)21
行淮楚間觀蒔秧作21
陳夢桂(嘉)22
詠史22
錢棫(嘉)23
江行舟中感賦23 呈翁覃谿先生23
馮元曦(嘉)24
冬晚即事24
吳書城(善)25
射雕25
張慶成(平)26
山莊幽居26
徐瑩(桐)27
曉發吳江27
李遇孫(嘉)28
題商寶意太守質園詩集後28
徐錫可(嘉)29
八月二十四日黃霽青丈招集息耕草堂同汪雨人學博(能肅)張叔未解元(廷濟)章雲巖司馬(光祖)29
計柟(秀)30
聞川感舊十首(錄二)30
胡光第(石)31
詠白月季花31
張千里(桐)32
烏石山謁范忠貞公祠32
以上卷十九。
蔡德澄(石)33
題孫玉樵自怡集33 贈徐茂才33
沈道寧(嘉)34
舟發長水途中即景34
鄭䋠(秀)35
竹西草堂觴菊即席留別陳亦園35
沈琪(嘉)36
玉山舟行至河口36
高登奎(平)37
渡江37
以上卷廿二。
金綸(嘉)38
客中九日懷王秋坪畫寄吳鳴岡山居38
金璋(嘉)39
送人之荊楚39 宿山寺39
朱蓮燭(善)40
舟次維揚游平山堂40 野望40
高亮采(海)41
餞花詞41
朱恒(海)42
武原竹枝詞42
吳傳經(石)43
水閣晚眺43
朱為霖(平)44
九日寄孟兄椒堂都中二首44
以上卷廿三。
陳球(嘉)45
階前紫竹為圩人所損越七年復生詩以誌喜45
姚循陔(嘉)46
秋夜獨坐漫成46
錢濤(善)47
塞上曲47 暮春書事47
張文鼇(平)48
過西林寺48
馬應潮(嘉)49
古鏡49
朱仁榮(秀)50
題探梅圖50
以上卷廿四。
范玉崐(嘉)51
五月二日厲徵君生日同人懸像於水北樓設祀即用集中生日有感詩韻51
錢梅(秀)52
曉發京口52
馬仲甫(海)53
資聖寺半竹閣雨夜次能白先生韻53
吳蘭森(石)54
送客54 杜鵑54
沈之玙(秀)55
孟縣55 識賈蘅石(洪)及弟蘭皋(漢)於孝友堂出詩稿索題55
陳履亨(海)56
渡邳河56
陸坊(平)57
閒居窗懷57
陳鶴(海)58
柯亭58
胡玉(嘉)59
秋日登金山59 簡程瑤溪兼訂鄧尉探梅59
林壽椿(平)60
武陵道中60 歸谿散步60
錢仁榮(平)61
陳山寺61
以上卷廿五。
楊建(嘉)62
山樓初曉62 歲暮書懷寄示馮柳東62
查奕照(善)63
通天臺63 郭汾陽故里63
曹森(海)65
將之山左勖兒子(夢熊)65
吳震森(石)67
清明過蘭谿67
徐軧(平)69
十松亭69 壬辰上巳同吳虹舟(榕)郭稻孫(人本)嘉興馮劫仙(僑)吳霞村(鈐)東湖修禊69
莊仲方(秀)71
春日汪小米招集水北樓分韻得臨字71 夏松如招集濃華書屋71
潘棟(善)73
雨中歸舟73
武承烈(嘉)75
金閶歸棹75 長興旅感75
張心言(海)77
沿溪吟77
施鍾成(石)79
聽雁和顧菉厓79
陸如溶(石)81
夏日讀書山寺81
以上卷廿六。
俞思源(平)83
戰城南83
朱雷(平)84
詠史分題得介推母84 題吳聽濤先生詩卷84
張璜(善)85
納涼絕句85
張金照(平)86
短歌86
潘鴻謨(嘉)87
弄珠樓87
勞鑅(石)88
山居88
張咸德(嘉)89
江上89
岳澐(嘉)90
懷陸處士90
以上卷廿七。
葉維庚(秀)91
壯烈伯李忠毅公輓詞91
韓維鏞(平)93
黃梅舟次讀郭茂倩所編樂府詩有感93 讀淮西碑93
胡賜薰(石)95
貞烈詞95
程拱宿(桐)97
五河涇97 銷夏灣97
張汝舟(平)99
煙雨樓晚眺99
浦曰楷(善)101
壽萱集題辭101
吾德涵(海)103
上元日泉南山人過訪惜分齋適余赴秀水不值賦詩代訊103
吳曾貫(石)105
由靈隱至韜光105
孫貫中(桐)107
池上107
以上卷廿八。
王徵(嘉)109
感懷109
胡永成(嘉)111
秋夜懷金彙征111
張仁麐(桐 )113
送陳大(觀圻)之皖江113
許樸(嘉)115
春暮書齋即事115
丁芸(嘉)117
晚登上方山望石湖117
劉廷楷(平)119
東湖春泛有感119
徐畿(桐)121
同程葦村夜過南宮道院訪朱筠廬121
汪淮(桐)123
溪行見梅寄所思123
以上卷廿九。
沈學詩(嘉)125
題朱小園(如栢)醧舫補雲圖(小園為竹垞太史六世孫)125
李應占(海)126
訪泉南舟中126
張翀(秀)127
送沈金如尋親河南127
吳世培(海)128
老境128
馬玉堂(海)129
論書目絕句十二首(錄十首)129
王鎔(秀)131
雨中重游靈巖山館131 宿瞰江樓131
趙玉鏘(海)132
自遣四首(錄二)132
賈敦復(平)133
溪上晚步133
錢希憲(嘉)134
偕樊莫齋登觀山春江樓敬步先曾祖文端公香樹集內晚抵富春原韻134
沈丹培(善)135
夏日閒遣135
以上卷卅。
莊兆鈞(秀)137
秦駐山觀海137 贈吳詠白丈138
本冊共壹百人,除莊兆鈞由其家藏詩稿內錄出外,其他九十九人皆在《兩浙輶軒續錄》第十六卷至三十卷內摘錄而來。今識於此。戊子十月廿二日,處芳誌。
《嘉兴文博》2021第3期
3月12日。 《嘉兴文博》2021第3期主要篇目有:浅谈嘉善清中后期望族草里生杨氏(朱晓霞);嘉兴博物馆藏明陆基志之母支氏昭穴生圹碑考释(马天行);缅怀沈子封公(孙昌淑);不须耳鬓长厮伴 一笑低头意已倾——记朱生豪和宋清如的灵魂相伴之路;寻访吴之振故居(范树立);马家浜人制衣随谈(吴海红);沈宝瑜家书中的革命故事(王怡);解读嘉兴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郎玉麟的家信(吴嫣);陶成章与辛亥革命——从陶成章书信说起(刘云峰);嘉兴博物馆馆藏太平天国分路碑(豆丽丽);嘉兴的老风景:放鹤洲、真如寺、真如塔,你们还好吗?(周丽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