檇李詩文合集六九冊(3)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窮”字卷)
汪燿239
題朱省齋梅花書屋圖239
茅寶善241
山中雨霽241 曰歸241
葛嗣洛243
黃山雲海贈漢卿244 霜鐘老衲索題244 題畫(榖雨後二日)244
金禮嬴245
寓居武林門外紅桕山莊雲山如畫詩以寫之245 禮天竺觀音大士245 奩中遺詩246
張淑247
題泉南居士杏花春雨讀書圖247
任夢瓊249
贈外249
袁華251
晚坐水榭有懷弟妹251 釣鰲磯251
查節婦253
初夏遯谿即景253
朱澄255
送半帆兄移守閩中256 春山薶玉圖為郭頻伽明經題256 登禹王臺257
吾德明259
題倪修亭拔釵沽酒圖259
顧慈261
秋日雜興261 春暮262 秋懷262
汪鈴263
夜課263
倪端淑265
寒食語溪道中265
陸蕙心267
詠松267 秋日閒居267 秋夜268
張安269
題外子畫蘭270
查若筠271
掃先君子墓歸舟有感271
吳筠273
題齋壁274 題文丞相傳後274 月夜寄杏村讀書半齋275 子夜四時歌275
戴蘭英277
春日雜興277
錢慶韶278
詠唐元宗278
吳慎279
春晚279
周潤281
家書後率成一律寄夫子281
金蘭貞283
杏花283
孫袁琡285
薇雲室題辭285
許若英287
春日有感287
李貞媛289
夕陽289 有感289
馬薆291
美人風箏291
顧蘩293
絕命詩293
潘佩芳295
首夏即景295
沈瑴297
郡齋坐月和韻297 送西雍弟就昏吳興郡閣297
戴小瓊298
秋宵坐月298
沈鑫299
秋夜有感299 詠螢300
楊謙珍301
秋夜感懷301
李畹303
寄外303
沈氏305
初夏雨霽步韻305
朱鈺307
紀宋胡忠簡公事307 沙溪七兄以詩稿屬題率成一律308
徐恒和309
題十柳山人海上觀潮圖309
施芳311
春日同登霞綺閣次韻311
王桂313
秋夜懷人313 薄暮聞笛313
陳茝314
冬夜感懷314
朱蘭315
秋感315
吳文卿317
春仲浣香書屋即景317
鄭以和319
題孫蘊山貞女停琴佇月圖319
徐玉如321
春日讀紅鶴山莊詩集321
沈玉筠323
春日憶玩芳樓梅花書寄壽芝323
陳受之325
寄凈香325
陳葆貞327
秋夜對月有懷外子327 聞粵中有警寄外328
朱美英329
瓶中紅梅329 別歲330
李壬331
由武原至梅里331
朱璵333
自題花裏寫詩圖333 和芙娉女史絕命詩333 周貞女詩334 題畢少英女史百蝶圖335
朱淑娟337
守歲懷親337 初夏即景337
周蓉339
題牡丹畫扇寄外339
吳芬341
鶯脰湖341
吳芳343
冬夜偕姊對飲有感343 春望343 立秋344 劍344
陸費湘于345
次兒宗侃北上作此示之345 歲暮遣懷347
陸費思溫349
白牡丹349
王瑤芬351
柞溪舟中遇雨351 辛卯仲春將隨夫子之官滇南適家大人自金陵來烏戍賦呈四律并寄天涯諸姊妹以當面談352 沅江舟次思家有感寄呈家大人354
陸瑀華355
漫興和定圃兄韻355 舟中即事356 過蠡澤356
朱曰貞357
辛丑春日送夫子之杭州357
唐彤359
春日遣懷359
唐彩361
正月七日喜逸子弟至即和舟中遣興原韻361
黃玨363
題王芑亭先生槜李譜363
錢卿藻365
觀荷365 武林旅舍366 畫蠟梅一枝即題其後366
顧佩英367
寄懷汲民夫子都中367
章韻清369
秋日郊行369 游清福庵憇山家作369
孟慧蓮371
送別祥姊歸四安371
張苕蓀373
秋窗聽雨詞373 書痛374
陳保懿377
秋懷377
張烈婦379
絕命詞379
宗衍381
覺照亭成金蘧園沈天門史遯圃三居士過此賦贈381
盤銘383
舟中即事383 幽居即事384
天曉385
西村暮歸385 玉谿訪少峰丈385
明濟387
即事387
傳心389
春日同人過石屋登青龍山389 夜渡富春江再晤程于一先生389
了學391
過就竹亭391 雲居山房晚步391 真州訪屠琴鄔先生392
法舟393
片雲393
達鑑395
靈巖山館395 德清雨泊396 同葭湖過宋金庭先生編竹齋396
德山397
吳門范敬思過訪次韻397 雨後仙橋晚眺和鷲眉韻397
符守399
野望399
密源401
曉望401 曉起401
達真403
拈花室聽絅齋先生彈琴403
念靜405
贈一如上人405 晚晴訪友405
省空407
秦谿道中407
沈鶴懷409
贈道友劉小海409
共八十三人。茅、汪、葛三人外,皆從《輶軒續錄》錄出。閨秀六十七人,方外僧十四人,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