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季良是谁?

5月6日。下午,刘先生咨询,1911年绘制的《南湖采菱图》,尤季良 画,题跋为“辛亥长夏,碧梧馆主画。”这个尤季良的生平资料能查到么?
先查“读秀”,在丰箫著的《现代中国社会中的乡村教育 浙江省嘉兴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研究》中有记录:“光绪三十年(1904),尤季良在北门仓桥独资创设启秀女子两等小学堂。”说明尤季良这人热心地方教育事业。
在《嘉兴市文史资料通讯 第22辑》中,李馥承《国民党在嘉兴的一些派系斗争》中记载:“1927年,何应钦的北伐军克复了嘉兴,师长薛岳和他的政治部在嘉兴驻扎了一个时期。……士绅、政客,摇身一变,成为三民主义的信徒,其中如尤季良、顾企先、方英(女)和陆初觉(当年代表嘉兴商界)等尤为活跃。”说明尤季良喜欢参与政治。
另外,1911年12月,尤季良还曾跟随海宁硖石商团,组成一支400多人的工兵队伍,出发到南京。旋奉令统一编制,编为北伐军第八师交通团铁道营。营部人员为:文牍朱起凤、书记柏志夫,军需尤季良,总务黄咏森。见吴欣木《辛亥革命时期的硖石商团和工兵铁道大队》一文。收录于《辛亥革命回忆录 第4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63)。这说明尤季良还曾参与过辛亥革命。
以上三条是同一个“尤季良”么?大概率是。至少目前不能排除这个可能。
除此之外,还查得另外一位尤叔良的信息,费了颇多功夫进行考证。理论上,尤叔良应该是尤季良的三哥。尤家应该有四兄弟,按照“伯、仲、叔、季”进行排行。
查傅逅勒先生的《嘉兴历代人物考略》,其中介绍:[尤桐]字叔良,一字于冈,号师六,嘉兴梅里王店)人。清末民国初诗人、画家。邑诸生潘雅声弟子。工画仕女。著有《师六诗钞》见《梅里志》卷 11,《续梅里诗辑》卷 6,《寒松阁谈艺琐录》卷 5。
咨询了王店镇志办的梅晓民老师。梅老师回复:是不是有两个尤桐?收录在《梅里诗辑》和《续梅里诗辑》中的“尤桐”,选入的是从元末到清代道光年间的梅里诗人作品,所以,这个尤桐应该是道光末年前的人物。《梅里志·艺术》里的“尤桐”,列在许灿子许坚条目里,许坚也是道光末年前的人物。而《考略》中有关尤桐的资料中,有“清末民初诗人、画家”,“潘雅声弟子”等信息,与上述资料不相附。
再向傅逅勒先生求证,回复说,确实是两个尤桐。第二个尤桐的资料为:字叔良,嘉兴人。清末民国初画家。潘雅声弟子。工画仕女。惜早卒。见《寒松阁谈艺琐录》卷五。
查《寒松阁谈艺琐录》,在卷五“潘振镛”“潘振节”条目里,确实有一句话:“雅声及门颇盛,而最著者为尤叔良桐,惜其早世。”考虑到尤季良也会画画,可能就是受到了三哥尤叔良的影响。兄弟同时就学于潘雅声(振镛),也是很有可能的。

胡先生寻找王氏先祖

5月6日。昨天上午,有一位胡先生来到地文室。大约七十岁,个子高高大大,一口天津口音。他提出要看看嘉兴这边的王氏家谱,并陆陆续续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他说,自己出生于1952年,今年71岁了,从小在天津长大,但是出生在上海。父亲解放前在上海开纱厂,自己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所以自己的小名叫“小三儿”。不过呢,在两岁多的时候,他父母离婚,把他抛弃了。这时候,他的养母把他带到了天津,从此就跟养父养母在一起,开始了在天津的生活,直到退休。 所以他姓胡,他父亲姓王。现在自己想找到自己亲生父亲、以及哥哥、姐姐的信息,只知道他们的籍贯好像是嘉兴,但是别的信息都不知道了,连他们的名字也讲不出。自己在上海生活的两年多,又因为年龄太小,根本没有任何记忆。这次来到嘉兴图书馆,是想看看本地的王氏家谱,是不是能够找到自己祖上更多的信息。
小辉给他提供了《(海宁)安化王氏家谱》《(上虞)高泾王氏家谱(首纂)》《(南郑)碑坝三槐堂王氏族谱》,供他参考。胡先生表示,大概翻阅了一下,目前的问题是他对先祖的名字一个都不知道,就算家谱上面有他先祖的名字,他看见不也不知道这就是他的先祖。所以还是要先着手调查自己的身世,再来嘉兴查找家谱资料。
另外,因为目前所知的信息太过有限,所以又向他提供了两条寻亲思路:
第一,到上海公安局,通过户籍查询,看是否能找到自己迁移户口的资料。再留下DNA资料,用于在公安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看是否能通过血缘关系找到自己的亲人。
第二,到上海图书馆,那里有历史文献中心,可以请工作人员帮忙查找1952年前后,上海所有的纱厂经营资料,数量可能在几十家。再逐个找到创始人的资料,并找出其中姓王的办厂老板。
胡先生表示这两条思路很好,他会去相关部门试一试,若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再来这边继续查找家谱资料。

迎春桥,一名秋泾桥

5月5日。在《万历秀水县志》中查找“秋泾桥”,久查而不得,甚是奇怪。正好李家华先生在旁边查阅资料,他是研究嘉兴古桥的专家,几乎实地踏勘过嘉兴每一座古桥。他告诉我们说:“秋泾桥也叫迎春桥。”于是再查“迎春桥”,终于找到。

出自《嘉兴文献丛书》第30册。在卷一“桥梁”(第132页),其内容很短:“迎春桥,一名秋泾桥。在县东北三里半。”该卷所用底本为:万历秀水县志十卷,(明)李培 修,(明)黄洪宪 等纂,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本。

在卷一“桥梁”这一节,开首有一段介绍,抄录如下:邑水秀出委蛇。其官道据运河之冲,而肘腋又多支流,不便行旅,以故舆梁碁置,大者利舆马,小者利担屩。有司以时脩水涸之令,而好义者亦多剏焉。志桥梁。

再查“浙江省古桥古堰数字博物馆”,有一段文字介绍:秋泾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解放街道航明社区闸前街东端,原名迎春桥,始建年份不详,据康熙《秀水县志》载,明崇祯初重建,现桥额旁镌有“嘉庆十一年”、“里人重修”字样,可知现桥为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修。系单孔有栏石拱桥,东西横跨秋泾河。桥全长58.65米,桥面宽4.85米,拱跨15.6米,矢高6米。拱圈石分节砌筑,金刚墙错缝顺砌。桥栏尚存狮子望柱2个,方型望柱5个,东、西侧落坡分别有石阶39级和35级。南北桥额为“秋泾桥”,顶盘石中央刻有水涡纹,桥楹联风化严重,难以辨识。秋泾桥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造型美观,是市区仅存的少量石拱桥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沪上寻踪:李叔同和他的旧居》

5月3日。一周前,收到平湖王维军先生快递寄来的《沪上寻踪:李叔同和他的旧居》一书六册。王维军 著,平湖李叔同纪念馆 编,文汇出版社2021年版。随书寄来的还有馆刊《莲馆弘谭》第16至18期共三册。感谢。
作者在“序”中介绍:从1898年秋,李叔同携妻奉母由天津首次踏上十里洋场之上海滩;到1918年夏,李叔同入山杭州大慈,在虎跑定慧寺成为弘一法师,李叔同与上海的珠胜因缘,前后历经整整二十个春秋。
因此,“笔者自2010年起,着手李叔同沪上旧居之课题调研,启动相关考证,查阅了清末民初与李叔同沪上居址相关的种种史料和档案,进行搜集、挖掘和研究,并对李叔同沪上各住所旧居遗址进行实地调查走访。陆陆续续,前后历近五年而完成。发现并整理出李叔同在沪期间曾经居住和生活过的十处居址、八处居所,并逐一调查梳理,还原真相,记录历史,告白今人。”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法马路卜邻里第三弄;小南门外青龙桥南堍城南草堂;英徐家汇路南洋公学上院三楼特班宿舍;西门外宁康里;望平街黄字7号;海宁路南林里四弄底;华兴坊一弄底;海宁路太安里二十号既沈家湾海能路太安里二十号;海伦路;结语。

宋利明先生捐赠《嘉禾宋氏支谱续集》

宋利明先生捐赠《嘉禾宋氏支谱续集》

4月26日。上午,宋利明先生到地文室,带来两册《嘉禾宋氏支谱续集》。封面显示,十五世孙(宋)家锬 修订,公元2023年二月,自印本。感谢。
“序言”中介绍:始祖竹溪公,自明朝避战乱,由始居地京兆郡(现为陕西省西安市)迁徙而来,定居在嘉兴长水塘之西下九庄,即现在的宋家头村庄(《支谱》中记载的原地址叫长兴桥)。长兴桥,我们俗称环桥和环桥头,因早先是一座石拱桥,后坍塌,然后西移重修为石板桥。石板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被拆除,因靠桥西边约三十米处填河筑路后而被拆除。石板桥材料另作它用,桥面石现在大家亭子村庄内。始祖至今,本族定居宋家头约五百年历史。
还介绍:十五世孙(宋)建煌(家锬)从2020年前后开始走访、收集、整理、修订《嘉禾宋氏支谱续集》。由于跨越时代久远,先辈已逝,有的已无法查实名字和生卒年份,造成缺失和辈分混乱不清。特别是现居住在倪曹保村的兰庭公(浜南)和君庭公(浜北)后代,已无法理清世代顺序,非常遗憾。有的后代迁居外地生活,时间较长,断了联系,也无法续上。这次续编只能是以居住在宋家头的兰台公、彬臣公等的子孙后代为主。
本册为薄薄一小册,仅有67页。格式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编排,从左至右为平辈,自上而下为世代。本续集由十六世孙(宋)利明负责编辑和承印。
全书分为十二篇,分别为:序言,字辈,士麟公长子,佩麟公长子,书麟公次子,俊麟公长子,俊麟公三子,楚麟公长子,康麟公次子,徴麟公长子,彬臣、闾寿公嗣子,宗潮公后代。

地文室举办“红船与地方文化——海宁高周伟个人收藏展”

4月10日。下午,“红船与地方文化——海宁高周伟个人收藏展”在地文室展览区开始展出。共展出76件个人收藏品。具体展览信息如下:
展览时间:4月10日—30日;
地点:嘉兴市图书馆总馆三楼地方文献部(展览区);
简介:高周伟,海宁人,原籍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1981年生。从2006年起开始收藏图书、邮票、钱币、地方文献、二战明信片等。目前在红船文化、嘉兴文献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专题收藏。
地文室的个人邀请展,规模小,仅有六只展柜,约20平米。因此,展出藏品不要求是精品,也不要求年代久远,只要跟嘉兴地方有关就可以。有兴趣也想办个人小型展览的读者,欢迎与我们联系。电话:82535030。
本次展出的收藏品目录如下:
第一批:
序号 展品 数量 备注
1 南湖烟雨楼参观券 1
2 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券 1
3 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券 1
4 南湖参观券 1
5 嘉兴市集邮协会成立纪念 1 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
6 嘉兴市邮协一周年纪念 1 1983.4.28-1984.4.28
7 嘉兴市集邮协会成立纪念 1 1983.4.28 信封
8 嘉兴市邮政储蓄业务开办纪念 1 1986.6.25
9 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邮票 1 明信片
10 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 1 明信片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 8分邮票 信封
12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1921-1981 1 信封
13 嘉兴市1982年最佳邮票评选纪念 1 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
14 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 1 邮票
15 嘉兴高等专科学校 1 邮票
16 平湖师范学校 1 邮票
17 嘉兴卫生学校 1 邮票
18 浙江会计学校 1 邮票
19 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 1 邮票
20 红船旁12人合照 1 80年代老照片
21 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 1 信封 首日封
22 “初心印记 南湖情怀”红船主题展 1 参观留念
23 嘉兴市集邮协会电力分会成立纪念 1 信封
24 嘉兴邮电博物馆开馆纪念 1 信封
25 嘉兴邮电博物馆参观券 1 明信片
26 沈钧儒纪念馆开馆纪念 1 纪念册
27 嘉兴到乍浦 1.05元 1 公路汽车客票
28 乍浦到嘉兴 1.05元 1 公路汽车客票
29 卫生费收据 叁角 1 收据
30 嘉兴市工人文化宫 25排25座 1 座位票
31 海宁市长安镇豆制品票 1 豆制品票
32 海宁市烟糖公司购货券 1 购货券
33 秀城区乡人大选举工作证 1
34 浙江省嘉兴市高校招生委员会工作证 1
35 嘉兴市自行车行驶证 1
36 嘉兴市邮电局职工家属出入证 1
37 嘉兴啤酒厂存休工票 1
38 欢度一九八九年春节电影招待会 1 入场券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 1 浙江嘉善
40 浙江省嘉善县企业债券 1 伍佰元
41 许泰隆号全体职工摄影 1 老照片
42 嘉兴电力文艺体育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纪念 1 信封
43 选民证 6
44 嘉兴市科协厂(矿)科协会员证 1
45 嘉兴市燃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供应证 1
46 城镇居民生活用煤供应证 1
47 赤脚医生证 1
48 学习资料 嘉兴县调解干部代表大会 1
49 嘉善县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纪念册 1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代码证书(副本) 1
51 嘉兴市信鸽协会纪念册 1

第二批展品:
序号 展品 数量 备注
1 嘉兴南湖 1 徽章
2 嘉兴南湖 1 徽章
3 嘉兴城市合作银行成立纪念 1 钱币
4 茅盾诞生九十周年邮票8分 1 邮票
5 茅盾诞生九十周年邮票20分 1 邮票
6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红船采风 1 明信片
7 红船老照片黑白 1 老照片
8 嘉兴市商业银行 1 明信片
9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 明信片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 1 明信片
11 南湖红船启航地 1 明信片
12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 明信片
13 海宁县保卫团合影 1 老照片
14 南湖红船 1 明信片
15 嘉兴南湖 入党宣誓台 1 明信片
16 秦山核电站发电纪念 1 明信片
17 南湖红船精神 1 明信片
18 南湖红船启航地 1 明信片一套12张
19 中国水乡乌镇 1 明信片一套10张
20 海宁潮 1 明信片一套8张
21 政治生日卡 1
22 南湖晚报 1
23 可爱的家乡 嘉兴 1
24 话说嘉兴 1
25 钱江潮 1 邮票集

“秀水李情田”后续

4月7日。在发布了《秀水李情田》一文之后,海宁家谱专家高翔先生发来一段材料,其内容为:
李宗仁,字麐客、乾三,号情田、大驩、养恬,嘉兴梅里(今王店)人。清诗人。李明嶅孙,李陈常三子,李宗信、李宗智弟,李宗潮兄,李澧父。雍正间秀水(今嘉兴)岁贡生。工诗,善属文。室名曰“养恬斋”、“养怡山房”。著有《养恬斋草》《情田诗稿》《题画扇诗》1卷。见《光绪嘉兴县志》卷24、34,《梅里志》卷8、16,《梅里诗辑》卷24,《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34。
感谢指教。
这段内容出自《嘉兴历代人物考略》(傅逅勒 著,中华书局2017年版)。之前小辉也专门查阅过这部书,将所有李姓人士过了一遍,没有找到“李情田”,遂放弃。没想到是在“李宗仁”的条目里。
高兄又发来三页家谱资料,来自《(嘉兴)梅会李氏族谱》。其中有关于李情田更加详细的记载,现整理如下:
李鸿年,更名宗仁,字乾三,一字麐客,号养恬,晚号情田。康熙丙子二月初四日酉时生,嘉兴府学岁贡生。乾隆戊寅七月十七日丑时卒。寿六十有三。
后面还附有李情田的个人小传,内容如下:
公性至孝。幼即颖异,记数千言。弱龄能诗。当湖陆太史奎勲诸生,时馆其家,谓之曰:子异才也,充之以学,可继霁岩、秋锦两先生。康熙丙戌,随殳峄山公扬州盐政之任。殳病亟,公刲股和药以进。雍正丙午,陈太淑人病,号泣呼天,复割右股,几至殒绝。居丧,杖而成礼。每泣,则庭乌并下。终身不解里衣。喜奖借后进,以诗文质者,必罄心与谈,略无倦色。棘闱二十试,卒不遇。乃侨寓淮上,放情诗酒以殁,士林惜之。著有《养恬诗集》。阮中丞采入《两浙輶轩录》。伊府志入“孝义”。
如此,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确定李情田的生卒年份为:1696~1758。再次感谢高翔兄提供的文献资料。

秀水李情田

4月6日。徐雁老师咨询:在程晋芳(1718-1784)的《桂宧藏书序》中讲到:“余年十三四岁,即好求异书,家所故藏,凡五千六百余卷。有室在东偏,上下楼六间,庭前杂栽桂树,名之曰桂宧。四方文士来者,得一书则置楼中,题识装潢,怡然得意。吾友秀水李情田知余所好,往往自其乡挟善本来,且购且钞,积三十年而有书三万余卷。”其中提到的这位“秀水李情田”,有什么具体的资料吗?
答:在程晋芳的《勉行堂诗文集》(清 程晋芳 著,魏世民 校点,黄山书社2012年版)中,多次与李情田以诗唱和。如《李情田移寓街西以诗赠》:街南巷北纵飘蓬,越鸟何心恋楚丛。十口累人无远计,小楼听雨又西风。清机试检琅函秘,散序初传旧拍工。四载比邻馀怅望,夜谈闲杀一灯红。
还有一首《仲夏,同史梧冈、边苇间、周白民、邱浩亭、李情田、华半江、曹抑堂、家兄蓴江、姪瀣亭、濄亭集晚甘园,次李情田原韵》。
《勉行堂诗集》卷十《寄怀李情田》:春草前溪别,西风病未安。思深愁易集,岁稔食犹难。倦笛鸣秋雨,沧江起夕澜。天涯余渐老,吟眺倚危栏。
《勉行堂诗集》卷十一《挽李情田》:《其一》翩翩裘马记当年,老整衰容对绮筵。黯澹巾裳从酒污,缠绵歌曲傍花妍。每听絮语连长夜,旋见沈吟出短篇。今日抚棺成怛化,但思谈笑已潸然。
《其二》:一鬨淮阴古市塵,萧萧客鬓点霜新。香凝雪北逢僧侣,梦到江南失好春。弱息可能谙礼法,残书犹自见精神。抚孤谷报平生诺,莫贱儒冠畏食贫。
另外,在《质园诗集》卷二十五,有《李情田出观家部女伶即席为诗》:铎响鞭丝卸急装,过淮便得好风光。西园雅集南都艳,最小韦娘也断肠。红豆江南子易生,十三花面最轻盈。霓裳旧谱今犹在,自教双鬟一曲成。
”情田“可能是他的字。关于李情田的名、号、小传等其他资料,目前尚未查见。

获赠《嘉兴(泰石桥)周氏家谱》

4月5日。上午,收藏家周荣先老师到地文室,为嘉图捐赠两册《周氏家谱》。该谱为仿古线装、带函套,印制精美。此次捐赠证书编号为:DF2023017。感谢。
泰石桥,位于嘉兴市本级西南部,今属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泰石桥村。
“谱序”中讲到了嘉兴泰石桥周氏的始迁祖情况:始迁祖讳嗣源,字濬之,世居祥符,扈跸南渡,为司农寺丞,居浙江杭州钱塘忠清里。嗣源九世孙肇允隐居浙江海宁洛塘之方全村;肇允四世孙友文分居巫师桥;友文三世孙淮分居西週村。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淮五世孙天禄、天佑为避倭寇乱,自西週村辗转迁徙至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之泰石桥居住,为吾族支祖。
“凡例”中介绍:本家谱体例统一采用苏式(竖排,先图后甲版式),使用现代简体规范汉字。族人入谱男女一样,姓名生卒同样登记(同时注明农历和公历)。凡闺女出嫁,还须注明女婿姓名,居家何地。凡入赘女婿,其子女从本宗周姓,视为周氏之脉,录于母亲名下,按字派立户入谱。
本书目录有:谱序,凡例,周氏姓氏起源,周氏图腾,得姓始祖,迁徙路线,像图,家规家训,外纪世系,泰石桥系图(上),泰石桥系图(下),编修组委会人员及功德榜,空页。
周先生说,像图部分(含墓图、老宅图、医书图等),大部分内容为他提供。特别是《周家厅二十年代建筑》(即《爱石园图》),是他专门请人绘制的。图上还有吴香洲先生的题识。
一冰先生也有题诗:泰石桥乡檇李风,曲栏云水老荷红。曝书留影亭前梦,尽在家园一拜中(题爱石园图,品泉斋主嘱。庚子岁末,一冰书)。
周荣先先生还手抄了《濮院志》卷十二“园第”中关于“爱石园”的资料,以及《续梅里诗辑》卷十一的相关资料。收入“像图”部分。
当天上午,周先生还通过微信发来了一篇他撰写的文章:《泰石周氏 | 秀洲古迹泰石桥纪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可在“今日头条”中​检索阅读。

《大桥文化》(2022冬刊)

3月16日。下午,收到《大桥文化》2022年第4期两本,标记为“冬刊”。大桥镇巢松良先生通过顺丰快递寄赠,感谢!
本期杂志共有132页,选登58名作者的80篇作品,字数总计10.8万字。
封面上,刊登了元代郑奎妻的《冬月词》:山茶未开梅先吐,风动帘旌雪花舞。金盘胃冷塑狻猊,绣幕围春护鹦鹉。倩人呵笔画双眉,脂水凝寒上脸迟。妆罢扶头重照镜,凤钗斜压瑞香枝。
本期分为10个栏目,具体有:岁月如歌,南湖浜颂,闲情逸致,繁花似锦,众生百态,历史人文,人生感悟,美食荟萃,心灯心语,诗情画意。
其中“历史人文”栏目收录文章6篇,具体有:幽港大桥头(董雄),朱彝尊的胥山情怀(何志荣),听母亲说胥山(乔牧风),“圣塘桥”桥名传说(梅永祥),少年路铜官塔杂叙(朱嘉斌),两镇界河三里塘(何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