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海宁档案史志2021年第4期主要篇目有:民国时期海宁观潮研究(王平);唐宋以后历代王朝对潮神祭祀的态度变化(朱善九);吴骞藏书楼与藏书印章探微(张丽霞);王国维的名著《水经注校》(杨成其);陈鳣年谱新编(下,陈鸿森);钱塘江三门变迁(海宁市档案馆地方志编纂科);盐官过塘行(刘培良);庙头旧事(三,钱禹康);《马牧港的前世今生》成书记(方建明);吴骞《蠡塘渔乃》解读(九,徐志平);等等。
月度归档: 2022 年 3 月
入藏《目治偶抄》一册
3月11日。采编部通知去拿书,拿上来一看,是《目治偶抄》一书。其实是四部书整理点校之后合在一起出版,这四部书分别是《目治偶抄》《四部寓眼录》《四部寓眼录补遗》《两浙地志录》,(清)周广业 撰,赵文友 点校,张志清审定,中华书局2021年12月版。列入“书目题跋丛书”。
本书于3月4日向采编部荐购,前后用时8天,速度很快。共采购两册,古籍部、地方文献部各藏一册。
国图赵文友先生在“整理说明”中介绍了周广业其人:周广业(1730-1798),字勤补,号耕厓,浙江海宁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两次会试不第。曾任安徽广德州复初书院山长,并预修《广德州志》。周氏交游甚广,与周春、吴骞、陈鳣、朱珪、卢文弨、王鸣盛、汪辉祖、鲍廷博等人交谊深厚,尤与同乡吴骞、陈鳣过从最密,故《清儒学案》将三人同列入《周耕厓学案》。
关于海宁周家源流,许建平先生在《博学多方 著作等身——海宁著名学者周广业》一文中介绍:“北宋末,大儒周敦颐的后代周嗣源(字浚之)从济南迁居临安府钱塘县,周氏一脉定居于此。到南宋末,元兵南侵,临安陷落,周嗣源的后裔周肇允(字仲演)为避难,从钱塘迁居海昌县长平乡洛塘方全村,即为洛塘周氏之始祖。”
張常熹資料
3月9日。周伟兄发来张常熹作品一幅,内容为一枝绿叶。卷下题字为:张常熹,字少和,嘉兴人,张廷济解元季女,为海宁查世璜继室。少有文名,善花卉,淡墨设色,俱见工丽,尤擅兰竹。诗承庭训,益有渊源。迨归查氏,夫妇更相诗友,读书弦诗,怡然自得。初婚时,夫舅丙塘先生有诗云:名高似舅难为婿,才艳如妻愧作郎。早以管魏许之,著有《静宜楼吟稿》。见《清仪阁日记》手稿,《查氏家乘》。乙未夏五月,乡後学钱镜塘谨录。图左上角题有“仿南楼老人法 竹田女史熹”。
檇李詩文合集六八冊(4)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琴”字卷)
五十六人。本冊取材於《兩浙輶軒續錄》。除最後馮鎮豫、鎮冀兩人之詩從《馮氏藏稿》錄出,馀皆從《輶軒續錄》卷四十五至五十各卷中鈔錄。戊子小雪節前三日,處芳手識。
陳其浵(海)529
傷時529
陶才(海)531
秋日偕丁半閒金竹坡郊外晚步531
何豫培(海)533
題張懋齋撫琴圖533
吳爾堯(石)535
和橙齋叔種菜詩535
陳其炯(秀)537
春波遣蔭圖為吳璡軒孝廉(受福)題537
姚蘇(平)539
喜晤泉南先生539
陳功建(秀)541
題余嘯松白嶽庵圖541
以上卷四五。
朱崧(海)543
登六和塔觀潮543
陸文鼎(善)545
絕命詞545
費錫圭(石)547
即事547
徐元章(海)549
汪堰漁火549
浦鴻鈞(善)551
子夜冬歌551
丁步瀛(平)553
感懷553
顧宗歐(海)555
喜晴和韻555 同人作消寒會曹子藍甫詩先成即次其韻555
黃錫蕃(海)557
海上竹枝詞(錄二)557
胡廷楨(平)559
早秋野步559
胡慶增(石)561
病起561
以上卷四六。
吳鑌(海)563
七十自述八首(錄二)563
陳浦(嘉)565
游德勝禪院贈祇園上人次韻565
金鼎升(嘉)567
秋館攄懷567
毛鴻飛(嘉)569
寄懷故鄉往還諸子569
孫葆澂(善)571
題錢叔美(杜)白門秋思畫卷571
譚逢仕(石)573
冬夜573
曹鼎成(嘉)575
訪隱者不遇575
王鼎華(秀)577
湖上晚眺577
金松春(嘉)579
出關579
朱根深(嘉)581
曉發車岡581
董燿(秀)583
題大理寺卿凌忠介公(義渠)遺像583
徐振燕(善)585
冬日即事585 與友人同宿斜塘舟中明日言別585
以上卷四七。
朱金祜(秀)587
白秋海棠(用漁洋秋柳詩韻)587
王家梓(平)589
不寐589
金菼(嘉)591
登橫山尋顧況讀書臺591
盛壬蘭(秀)593
和友人韻593
盛朝輔(秀)595
讀先世尚書釋天書後595
吳修祜(善)597
偶望597
朱嘏(海)599
季夏望夕集玉山草堂分韻599
以上卷四八。
屈元炘(石)601
題晚萱苦節圖(海昌俞湘梅母沈氏)601
吳肇嘉(秀)603
范少伯祠創自前明二百年來巋然無恙庚申之劫鞠為茂草茲里人鳩資重建七閱月而告成喜勝地得復舊觀率賦二律誌幸603
朱世標(海)605
山行605
馬蘭芬(桐)607
冬夜讀韋左司詩607
汪樹基(平)609
春日郊行609
嚴錫康(桐)611
雜詩611 黃金臺611 歲暮書懷四首(錄一)612 太傅林文忠公輓詞四首錄一612
吳鋐堂(桐)613
游硤石東西兩山613
鄭兆鼎(桐)615
獲鹿道中615 脩武即事615
以上卷四九。
張程典(秀)617
秋過汾湖617
沈懷芬(平)619
干巷619 題扇619
徐鳳清(桐)621
憶家621
屈元爔(石)623
兒勿啼623 按畝捐623
徐夢熊(平)625
夕照625
曹大經(秀)627
落葉627
凌和鈞(嘉)629
岳武穆王銅爵629
褚瑞椿(桐)631
三徑草堂631
楊龍濟(平)633
晚投陳山寺633 辭家作633
王厚堃(秀)635
題畫635
以上卷五十。
馮鎮豫(平)637
新柳637 感懷(五首錄二)637
馮鎮冀(平)639
簾鉤639
從馮氏藏稿錄出。
海宁高周伟出示地方资料若干种
3月8日。下午,海宁高周伟到地文室茶叙。出示地方资料若干种,有:DM中国邮政广告《生活在海宁》,总第3期,2008年8月。收录篇目有:2008中国国际钱江(海宁)观潮节;清末民国《钱江潮》老明信片欣赏;在盐官古城看电视剧《鹿鼎记》的拍摄(人物篇);从北京到海宁: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寄出的美好祝福;第29届奥运会奖牌介绍;钱塘江;一学就会茶叶魔法;让你足不出户,享受来自上海专家的诊疗;斯沃琪 将低价进行到底;美丽家八月十五贺中秋,等等。此外,还见到了1969年的南湖红船硬币图案(未正式发行),贴有南湖红船邮票或嘉兴邮戳的纪念封三个。并赠送平湖师范学校编印的小册子、嘉兴有轨电车宣传资料等9件给嘉图。随后,高兄去二楼参考阅览室看书。
檇李詩文合集六八冊(3)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彈”字卷)
“彈”,共四十六人。此冊內除第一人張長生係從他書(馮氏家抄本)補入外,其他各家皆從《兩浙輶軒續錄》摘出。戊子初冬處芳誌,再續檇李詩繫稿。
張長生(平)425
游馮園425
蔣廷棟(善)427
涉園(魏子存別墅在本邑香花里中)427
卜陳彝(秀)429
武昌署中送客之滇429
施炳(桐)431
贈友431
馬壽穀(加)433
荷花池433 琴石433
李陳常(加)435
康熙戊子長夏京邸寄祝竹翁朱太史八秩435
唐永齡(秀)437
登方文輈皆山樓437
以上順康間。
李傑(加)439
縉雲道中439
凌大田(秀)441
濠股塔441 禾興館441
王炳虎(加)443
晚步443 移居443
沈遇黃(善)445
泗洲塔遠眺445
吳寶芝(石)447
草堂種蘭花水仙極茂賦此447
馮光態(嘉)449
寄家書449
陳新(海)451
聽曲451
張樹勲(秀)453
蘭州道中即景(時運饟甘肅)453
吳高埈(嘉)455
省家孟敬齋(高增)於山陰隨桑先生禊飲蘭亭同人賦詩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為韻分得右字455
陳錫(桐)457
張貞女(并序)457
李敏芬(加)459
偶然作459
許瀚(石)461
深秋461
馮宗城(善)463
贈孝子祝景行(并引)463
吳瓖(桐)465
社日對雪題蘆雁465 晚步東皋466
朱復(秀)467
淮海賦歸招諸同人集青桂山莊467
浦銑(善)469
題許州山秋浦歸舟圖469
錢善繼(秀)471
櫓聲471
胡漟(石)473
為烈婦方氏作473 秋夜473
黃仙根(海)475
偶成475 當湖采蓮曲475
馮樽(加)477
北上留別戚友477 退谷477
沈品蓮(加)479
夏日獨坐479
董鴻(秀)481
山樓春望481
趙蕙芬(秀)483
秋夜雜感483
朱星煒(海)485
鴛鴦湖櫂歌(錄二)485
吳文照(石)487
祝貞女詩487
唐柷(秀)489
家居懷同游諸子489
吳克諧(石)491
秋日過洞庭491
李泉(海)493
七十自壽493
屠本仁(桐)495
畬客三十韻(并序)495
朱履中(海)497
擬古·行行重行行497 涉江采芙蓉497
吳應和(海)499
旅懷499 過家澹川南野草堂賦贈499
以上自雍正至乾隆。
李國華(加)501
天臺曉行501 嘉平冒雪渡曹娥江501
蔡鑾揚(桐)503
唐子畏秋山策杖圖503 盤香503
許王勲(善)505
泉南山人海上觀潮圖505
胡榛(石)507
和漁洋秋柳(錄一)507
鍾晉(平)509
射雕509
夏儼(秀)511
郊外尋春511
柯萬源(善)513
臨平道中513
許祖望(石)515
雜詩515 涼月515
王家英(秀)517
雪夜桐溪道中517
張達慶(平)519
得叔父熙河先生書知將自金陵入蜀作此寄呈519
陸元錞(桐)521
詠菊521 題許秀山琴鶴圖521
以上乾嘉間。
檇李詩文合集六八冊2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照”字卷)
項德新175
題竹樹蕭疏圖175 為秋潭老人寫便面175
項以淳177
伍王廟177 三過堂178
張師範179
客問吾鄉179 雨過籬門山房180
錢濤181
暮春書事181 西湖懷韓忠武181
盧景昌183
烏鎮紀難詩(十首錄四)183
顧福仁185
讀楊利叔同年詩草即吟送別185 荊南紀事呈慕韓厲公學潮185
殷瑞霖189
戊辰七月畫梅寄定廬五弟189
吳寶清191
雙溪拾遺吟(錄五)·王家墳191 寶峴樓191 北宮192 唐家花園192 鮑氏讀書樓193
徐樹昌195
東箴劼疊韻195 宴厚香宅三疊韻195 呈俁庭丈五六疊韻196
唐步雲197
題顧紫珊先生城南樵唱197
夏之椿199
題顧紫珊先生城南樵唱199
夏之森201
題顧紫珊先生城南樵唱201
程兼善203
題顧紫珊先生城南樵唱203
錢紹楨205
紐約臘人院有一蠟人華裝趺坐能與人對奕歸途口占一律205 寒窗懷舊(六十首錄六)205
蔡學遜207
故城207 題鈕孝廉其病207
蔡傳謹209
仙棗亭題壁(亭在黃鶴樓後)209
楊龍濟211
和江俁庭(錫爵)宣南旅懷詩211
朱裔昌213
贈曹芝隱先生213
沈承灃215
題仕女照鏡畫軸215
陳文瑞217
題陸海珊(邦光)棠蔭圖217
朱景澄219
訪曝書亭遺址219
張廷梅221
送牧庵旋楚221
王元鑑223
全唐詩話雜詠223 鐵獅行224
朱昇227
題王秋海水村圖227
戴光曾229
訪雪香主人晤嗣君夢花少年雅士也賦贈一首229 常山道中230
褚令德231
題戴秋水先生畫竹231
王錦233
題陸氏草堂233
計飴孫235
和陶貧士235
孟彬237
復雪237
朱埏之239
曉發海潭239
王綱241
題甫里先生集241
馬用俊243
山館納涼243 歸自橫山與張念修詵枝昆季誌別243
吳無忌245
登滕王閣有感245
潘潛昭247
秋夜懷友247
許之愷249
東湖泛雨249
朱紹穆251
聞雁懷青岑251 岳鄂王墓251
汪誦棻253
竹林寺同人賞菜花253
沈浩255
夜醉口占255 舟次硤石旅宿255 客夜偶成256
吾德沛257
秋鶴257
王楨259
南旺望宋公祠259 南唐宮詞260
岳鴻慶263
題王硯農徵士所藏忠武王玉印歌263
張金階265
暮春265
卜光裕267
閒居267
孫康濟269
魏塘竹枝詞269
王策271
草鞵271
姚楨273
寄張秋颿273 病起寄林雪巖273
吳鵬275
石佛寺東樓晚眺275 登華山275
王峻明277
題梅花帳額277
張元吉279
避亂江村作279 懷徐鶴舟279 戍上懷古(十四首錄三)281 沈侯滄州殉難詩282 哀姚小蘇(學蘇)283
方廷瑚287
題談緗卿女史花韻聯吟圖287
葛嵩289
靈隱寺遇李金瀾289
胡駿烈291
送沈希孟表兄赴黔陽學署291 秋燕291
樊鍾岳293
靈巖懷古293 陪孫古杉夫子(貫中)屠怡白先生(士杰)訪黃西齋(本中)溪口294
汪應鈐295
防汛雜詩295
胡文蔚297
舟行297
劉夢熊299
送春299 同許德水登弄珠樓懷陸竹泉趙朵山299
吳英301
雉子班301 題秋林覓句圖301
郁鼎鐘303
反游仙詩303
陶逢吉307
昇明橋晚眺307
張岳鎮309
秋懷四首309
汪守愚311
王郎歌311 六朝梅圖312 張簮階以修志事見惠佳章賦答313 題梅花和尚墓上畫竹石刻314 殉杖生芽歌314 黃梨洲遺硯為施擁百賦316 耿貞女詩317
馬又篯319
春日旅懷319
胡祖彝321
觀家蓮棠兄所藏陳鳴遠沙揑雙蓮酒杯二十韻示快士321
錢椒323
遣興323
王藎臣325
秋夜南湖泛月325
沈沆327
看月327
金集329
過老竹嶺遇雪329
戴咸弼331
奇功歌332 雜感334 二忠詩334 壬戌春赭寇入境孫生稷民(貽穀)率團練赴敵沒於陳335 余既弔張孫兩君為安固二忠詩徵同人題詠胡棣甫廣文復以薛茂才吳武科二君一赴水死一負母殺賊亦死大節懔然為四忠詩見示并屬補題二章336
錢寶廉339
題何蓮舫觀察滄海龍吟圖339 三哀詩341
倪葆辰343
贈王棗坡(景)343 題俞笑山(錦)北游詩草343
張陶詠345
宿正心堂與殿章上人夜話345
錢松347
秋齋閒興347 與竹坡348
朱浩349
題倪秋坪詞集349
周閑351
同徐孝廉維城夜泛西湖351 小九華山僧明儉扁舟來訪352
葉思澄353
壽李申耆先生353
王褧之355
揚州雜詩355 焦山雜詩356 金陵客感357 送高伯平(均儒)還鄉358 呈黃樹齋先生(爵滋)358
都承恩359
葉行鼓359 慨世篇360
孫傳椿361
新州竹枝詞361
孫爾根363
過岳倦翁故居363
沈雒365
偕蔡硯香(載棫)孫寶華(元培)訪黃葉村莊365
吳世美367
作客367
沈振鱗369
初冬即事369 自遣369
胡紹基371
不寐有感371
沈慶慈373
中秋夜懷劉蘊山373 中秋夜懷玉福兩兒373
錢智林375
山居晚步375
顔宗儀377
戲詠走馬燈377 過鄒縣孟子祠377
唐翰題379
虞山張君芙川(蓉鏡)出示杭州龍泓洞宋咸平間造象記拓本冊首七字為余外舅祖張叔未解元分書後有我師闕繖亭孝廉(鳴珂)及忘年至契陶鉏雲丈(琯)題跡眷念先輩棖觸于懷感賦四十字380 隨萬稚軒方伯(啟琛)渡江謁侯相曾制軍守風燕子磯口占用沈文愨登觀音閣韻時同治甲子九月二十一日也381
史蘭383
過翠雲精舍讀液川上人觀幻居詩留題383
徐蓉385
青籐先生小象題詞385
鄭載恩387
題王孟公桃谿漁隱圖387
錢聚煐389
不寐389 訪楊園隱居用周青士韻389
錢應濟391
索居391
吳延長393
題南野草堂詩393
屈茂垣395
立秋日寄吳蘇門395 晚泊硤石際曉游東山遇智標塔入碧雲禪室396 由慧力寺上紫薇山憇西廣福院396 題李聽雨蘆雁397 題楊利叔(象濟)修竹軒圖397 賃居花市張舍作398
蔡錫倉399
和家少峰兄題梅花峰圖399 秋日400
費金鑑401
秋曉泛舟401 留別桐鄉楊子映川401
褚璣403
早起灌園有感403
錢錦孫405
癸酉歲暮濮大青孫客定州獨酌感懷依韻寄和405 又和青孫冬夜四詠405
錢耆孫407
和項琴莊(乃登)明字韻407
周敏人409
贈仲子清409 二月客姑蘇夜起月色皎潔為友草文稿窗前有槐柳墳詩中及之409
陶公衡411
秋興411
戚士廉413
酒酣拔劍圖為廖楚臣明府(宗元)題即送其還楚南413
鄭靜蘭415
竹415 紅白梅415
蕭絮417
發新市417 夜發揚州418 薄霧418 月夜偕外子作418
共一百人。內明一人,寓賢一人,閨秀二人。此冊大部份從《兩浙輶軒續錄補遺》抄出,自張廷梅至禇璣,凡七十六人。
續檇李詩繫姓名索引(“月”字卷)
檇李詩文合集第六八冊1
再續檇李詩繫草稿,從《兩浙輏軒續錄》自卅八至四十四卷內采輯者。戊子八月下澣張處芳識。
范仁壽(桐鄉)7
夜雨7
徐元琛(平湖)9
花木馀詠9
張寶琛(海鹽)11
途中九日11 春陰11 寄王二北平11
金蓀(嘉興)13
曹東序招同蔣槎客朱梅厓楊文權集眺遠樓小酌13
馬宣詔(石門)15
縐雲石歌用韓昌黎石鼓歌韻(并序)15
嚴炳(秀水)17
徐太僕祠觀舞蛟石17
張以煊(嘉興)19
題余凈松木瓜室印稾19
任沛霖(海鹽)21
閒居21 伯牙臺21
金鶴清(桐鄉)23
鴛鴦湖櫂歌23
李文杏(嘉興)25
丙辰初夏錢丈警石以永奉無疆瓦當硯見贈媵之以詩次韻奉酬25
吳昌壽(嘉興)27
食蚶二十韻27
沈炳垣(海鹽)29
楊忠愍公諫草亭落成紀事有序29
顧升誥(海鹽)31
謝太傅祠31 清芬祠(金香谷建祠於梅溪之旁祀里中詩人之無後者)31 秋夜31
趙宗藩(石門)33
將之苕上留影33
陳震省(海鹽)35
簡江一虹35
姚仁瑛(秀水)37
丙午夏同人游焦山信宿松寥閣錢曉廷孝廉繪圖紀勝因系以詩37
皇甫坤(桐鄉)39
題沈鏡湖垂釣圖39
陳翰芬(嘉善)41
臺陽雜詠41
陸增(平湖)43
十柳田家圖為泉南畫43
孫墉(桐鄉)45
簡柴源45 寄夏夫子45
盧之貴(桐鄉)47
田家47
吳松(平湖)49
村居題壁49 夜宿山寺遇友49
沈以堯(平湖)51
秋夜51 戈溪待渡51
朱錫山(平湖)53
秋日聞梧軒客游之信53
楊懋驥(平湖)55
游懷橘庵55 雪後游真如寺55
徐人治(海鹽)57
偶題自畫山水57
戴陳常(海鹽)59
秋夜懷李壬叔(善蘭)59 讀少陵集59 送秋59
程光熊(嘉善)61
秋日游仙詩61
蕭應櫆(海鹽)63
暨陽官庌同泉南話舊63
陸秉樞(桐鄉)65
都門秋思65
黃焯(桐鄉)67
食菜口占67
崔以學(海鹽)69
雨後微涼有懷半邨用阮亭雨夜懷陳香年園居韻69
朱大紳(嘉興)71
詠史十首(錄三)71
崔德華(海鹽)73
宋通問副使少章朱公祠(在西湖九里松)73 許諫議祠73 過曝書亭73
楊南逢(海鹽)75
舟泊丹陽75 自題便面二首(錄一)75
朱善張(平湖)77
守陴示諸將吏77
朱榮恩(秀水)79
題余恕堂丈聖本梅谿漁隱圖79
徐詰(平湖)81
客途遇舊友81
朱嘉玉(海鹽)83
聞衢州警83
沈寶梁(桐鄉)85
訪藺副使墓并序85
王其瀾(嘉善)87
城樓87
謝澧蘭(海鹽)89
書王軫石先生宋遺民廣錄序後89
李吟橋(平湖)91
聞砧91
陳文藻(平湖)93
過朱雅山先生家居93 陳山積翠軒聽方子春彈琴93 蘇臺懷古93
金安清(嘉善)95
懷宗湘文觀察95 寄嚴緇生昆季95 上巳移具王澹翁富中邀同人修禊95
夏大鍾(嘉善)97
小長蘆釣魚師圖97
秦光第(嘉興)99
傾脂河曲99 吊秦淮絕句99
朱承鉽(海鹽)101
景貞女血影石歌并序101
陳驥德(海鹽)103
舅母鄭太恭人節考詩103
顧潾(桐鄉)105
車中口占105
謝琪樹(嘉善)107
塘栖道中107
李萬秋(嘉善)109
落梅109
蔣桐(嘉興)111
題嶽庵詩稿111
李蘋(嘉興)113
吳門113 聞雁113
張鼎(海鹽)115
曲阜孔敘仲中書欲取近儒說經之書藏之闕里偉其意作詩紀之115
張清華(秀水)117
游觀音巖117
杜柏(嘉興)119
春日懷友119
陳炳新(秀水)121
辛酉冬和趙竹生先生重九兵回湖城原韻121
程菊孫(嘉善)123
乙巳春日錢警石舅氏與諸君子賞花賦詩余亦繼作123
任端良(海鹽)125
京口渡江125 曉發貢道關125
吳鴻吉(海鹽)127
題畫扇127
周元會(石門)129
舟行129
朱善鳳(平湖)131
送楚卿弟赴袁浦131
馮柳孫(嘉興)133
夜坐有感133
徐伯壎(秀水)135
溪上夜歸135
徐振熙(嘉善)137
殘菊137 戒酒137
孫謀(海鹽)139
石硯虹自郡中歸出示近作并攜禇二梅張玉珊詩見示賦此卻贈139
許燕君(石門)141
寄禾中友人141
錢祖蔭(平湖)143
題俞松坪蘭坪同懷詩稿143
馬承福(平湖)145
過秦望山下作145 過莊辛田家居145
王慶龍(平湖)147
晚過野寺147 晚泊魏塘呈諸友147
鍾承藻(桐鄉)149
游殳山149
朱善寶(平湖)151
絕命詞151
夏斗寅(桐鄉)153
題陸秀夫先生鐵如意153
陸用瀚(海鹽)155
題張鐵橋畫鷹155 古鏡詞155
張恒(嘉興)157
南湖即事157
吳起元(海鹽)159
武原竹枝詞159
沈振名(石門)161
遙岑挹翠樓同夢花臨畫作161
許枚(平湖)163
寓齋即景163
張士彬(桐鄉)165
七夕165